经常会听到“校园霸凌”,但你听说过“职场霸凌”吗?
不是什么?
查了查关于霸凌的解释和来历,据说“霸凌”这词来自于英语bully,是权利不对等的一方欺凌弱小的一方,就是我们说的“恃强凌弱”。而在欧美国家中,校园霸凌比较突出,所以最早出现在校园中。而bully的bull是公牛的意思,可见霸凌的破坏力度。有一句关于破坏力的场景就是“公牛闯进了瓷器店”,霸凌的坏影响可见一斑。
了解一个概念除了知道其出处,还要搞清楚和其他概念的不同,比如说是欺负、打架、嘲讽等等,如果这些现象只是偶尔为之,而且不存在地位的高低悬殊,应该被视为人际交往的一些特殊事件和经历,今天打明天和,可能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不必大惊小怪。
但到了职场,恃强凌弱可不简单的是欺负这种情况,而是凭借地位悬殊,制造矛盾,破坏企业干事创业的氛围。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概念
以前在学校受欺负的情境不记得了,但从来没有将这些与“霸凌”结合起来,也许是因为年纪小,也许是因为还没有意识,不知道一个概念就不会起心动念,懵懂状态是比较幸福的状态。
到了企业,没有这种概念,是因为一直在技术岗位干,对组织内的政治生态认识不到位,总觉得技术无止境,需要学习,需要分享。自己走上管理岗位,也一直以“人人不当官,当官都一般”来自嘲,没有想过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压制和打击别人,也没有脱离具体工作当“甩手掌柜”的想法,有人说,这叫做“不脱离群众”,想想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自己就是普通群众的一员,何来脱离。
直到听到吴军讲到关于“职场霸凌”的概念,仔细回忆三十多年的职场生涯,关于职场霸凌的例子虽然少,但依然会有。这是概念的力量,一个概念的提出可能仅仅是一颗种子经过浇灌破土而出,也许会对一种现象有了更多的解释力。就像潜意识对于心理学、知行合一对于儒家学说,道可道非常道对于哲学。理解这个概念,也许对职场会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也便于做到“我命由己不由天”。
有什么现象
理解了概念,知道了分类,我们再看看一个概念有什么表现?
职场霸凌不是简单的“好为人师”,而是有评判标准:
1、做事的出发点是个人利益,而不是集体利益;
2、总是坚信自己的做事方法是绝对正确的,不接受质疑;
3、对他人有很强的操纵欲。
看看这三点,你是不是经历过“职场霸凌”或者正在经历?
怎么办?
对于一个完备的知识点,除了提出问题,还要给出解决方案,那遇到职场霸凌怎么办?
1、和霸凌者说话态度要坚决;
2、工作中,划清界限,议定边界;
3、暗中联合盟友,打败霸凌者。
这三点建议对我来说,都是很难做到的,态度坚决、边界清晰、找盟友。
态度坚决难做到是因为我的概念里,“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但对于从个人利益出发者,也需要姑息吗?说话的态度,是一种力量的表现,我本具足,只要做到不带评判的观察,就可以修炼自己的智慧,因为“不带评判的观察是人类的最高智慧”,态度坚决只是智慧的表象而已。
边界清晰和分工协作,好像有点矛盾,害怕冲突影响工作,可能是边界不清后面的思考,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做了多年的综合管理工作,领导一句“综合部就是不管部,别人不管的都是你该管的”。养成了自己边界不清的工作习惯和一切为了推进工作的“糊涂逻辑”,工作中,划清界限,别管自己不该管的,是自己需要改变的一个习惯。不要一日综合部永远综合部。
找盟友有点“团团伙伙”的意思,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赏识我的领导都不是很靠近,更别说要找盟友来对付“职场霸凌者”,这让自己有点不能接受,同时我的脑海里冒出一句话:永远不要把结果寄希望于别人的善良。如果遇到一个喜欢操纵别人,以打击别人为乐,不接受别人质疑的人,团结就是力量是正确的应对方式,应该正当其时。
欢迎大家就这个话题留言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