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雪糕记事

作者: 路边荆 | 来源:发表于2024-05-17 20:05 被阅读0次

拟标题2:回忆录——我在东北吃雪糕

哎,你点进来了,不知是对“东北”有独家向往滤镜的外地人呢,还是和我一样正在努力回忆童年味道的东北人?

今天咱来潦草地归拢一下从小到大尝过的那些雪糕们,给如今绕着冷柜低头转了两圈,却啥也不想拿的自己留些慰藉。

这是在家乡小超市“扫货”十几年、消费无数次后才补上的一篇评测……

因为已经过时,所以还是叫做“回忆录”吧。

今天这位带着碎片回忆叙述的笔者是90后,属于放假没机会出去旅游,但也不用上补习班的那一拨孩子。夏天到了,能支撑你在外头疯跑一天的动力源泉就是一根儿雪糕;如果不怕凉,春天、秋天、冬天的源泉也可以是这个。

说得再严谨点,除了“一根儿”,也可以是一碗儿、一盒儿、好几块儿,是雪糕也是冰果儿。

东北的童年雪糕们都极具创意,就跟东北的烟花一样。为啥要把这两个放在一起?我也不知道。就单纯觉得以前放的烟花跟各路神仙似的各显神通:有在直径一米内火花四射的“陀螺”,有高兴了往随机方向飞几步的“小蜜蜂”,还有花两个钢镚就能刷出持续绚丽特效的“火箭”……不禁感叹,添加成分都是那几种,但其设计可谓是百家争鸣,路子很“野”。

雪糕、冰棍也是这样,融合了各种各样的创意。它可以长得像玉米,也可以像竹筒粽子,当然入口的味道也能和长相保持一致,它可以是由冰淇淋和糕点组成的“便当盒”,也可以是简单粗犷的大冰块;它可以做成“嘎吱”一口同时吃掉巧克力脆皮和奶油的“火炬”,也可以做成坚持不化还能嗦得老长的“小龙舌”。

有些雪糕也采用了卡通形象,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白皮肤戴礼帽的“大雪人”。别看它包装上那么可爱,里面的实物经过生产、运输、被挑挑拣拣等各种折腾,只能勉强达到“有嘴巴有眼”了;不过这有什么,我们花这五毛钱是买来吃,又不是买来拍照的,只怕遇到好看的还舍不得了吃呢。

至于现在出了很多形状或口味奇特的新品,那不过是以前雪糕的加强版了。首先它们的售价就“加强”了不少,然后就是外观更“小清新”,适合做拍照道具;而内容更“重口味”,把很多虽大火却很难跟雪糕关联在一起的食物,都浓缩进了雪糕里。

这些解暑解渴甚至还能解饿的东西,以前差不多都是均一价,看着拿就行了,如果想多买些带回家,尽量十个十个地买,因为买十可以送一,我们那儿叫“批(发)雪糕”。

至于价位,按照分量和长相预估一下就行了:

我们这最便宜的叫“大白糖”,五毛钱两个。顾名思义,那就像白糖水冻了一样,我嫌它没味道。

五毛档位的是小小的鲜奶糕、绿豆糕、小玉米、单个糯米糍、中街小果,以及一些记不住名字的果味冰棍。除了以“支”为单位的,还有冰棒、冰球、雪碧冰和可乐冰,这些吃不完可以放冰箱里留着下一次,也可以跟小伙伴分掉。

可以分着吃的各种冰棒、冰球,实乃孩童间的社交良品。趁着冰棒冻硬的时候,握住两边快准狠地一掰,它就分成了两等份;把其中一份往跟你顺路的同学手里一递,你们放学回家的路上就可以一边吃冰,一边从邻居遛的狗唠到火星存在生命了。当我把冰棒或冰球碗递到同学面前时,心里总能生出一丝豪迈:偶尔做这两毛五的东,感觉很不错。

对了,上文提到的“冰棒”,包装上是有刮奖区的,要是刮中“再来一支”,那就是一天的快乐啊;因此每次买来,第一件事就是蹲在墙角蹭蹭蹭,第二件才是放冰箱。

以前吃的那些不看配料表的小零食,在“娱乐功能”上也是够“卷”,小时候还会买一种杯装的冰淇淋,味道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朴实的奶油味,但推开杯底的虚线,能得到一个塑料小人儿,而且每次都不重样,我得过神奇宝贝,还有西游记里的神仙。

后来,一元区的选择渐渐多了起来,在接下来十年的吃货生涯内不断冒出新品,满足着我增长的食量。比起囊中羞涩时选择的五毛区,口感更细腻的绿豆糕,带外皮的“香玉米”、“方糕”,中街大果,或各种各样块头更大、层次更多的,比如同时有冰粒、果肉和酸奶外壳的“鲜果时光”“凉橙沙冰”,这类雪糕吃起来就更过瘾,而且还……更优雅,它不像冰棍儿那样咬下一边,另一边就快要掉到地上,也不像奶油雪糕那样吃慢了就化一路;吃着既不腻也不拔牙,一切刚刚好。

一元钱,在那个年纪不是小数目,但花掉这一元能大暑天救命,能在没有空调的家里坐得住,还能快乐好一阵,我觉得挺值。而且印象中雪糕和公交车票一样,十几年都没涨过价。

有时,我也会咬咬牙买个碗装冰淇淋吃吃,那也不过一块五到三块钱之间。大碗吃不动了,就用木勺在里面搅和化了的冰淇淋,用各色的奶油进行抽象艺术创作。

这些五毛一块的雪糕承包了我童年时的“豪迈”和少年时的“优雅”,然后不知不觉退到了生活的边缘,我开始不好意思在大街上边走边吃;开始来到新的城市,看到满柜不认识的牌子不敢上手;开始接受成熟人设,回老家就变身聚会工具人,也想不起要买支童年的老味道……

当我再想请别人吃雪糕的时候,还能潇洒地从冰柜里拣出一支冰棒或鲜果时光吗?也许我不能,因为不好意思了;就算能,应该也不容易买到了。

我租住市中心,附近的超市冰柜里摆满了品牌高档、分量抠搜的拍照素材——我给它们取名“拍照素材”,因为这价格还不至于“刺伤”一个工作尚可的成年人,但在吃的方面,它们带不来从前的快乐;为了内容物配得上这包装和标价,雪糕、冰淇淋里加了各种浓醇香甜的材料,对我来说这样的组合太甜腻了,吃完只会更干渴,然后一周内都不会再想碰这样东西。

想买平价雪糕?倒也可以,比较出圈的那些老牌子还是能买到的,但是必须整盒买,这就又开始考验冰箱的存储能力了;唉,要说这种每天都得吃相同雪糕的愁事,以前生活不咋好的时候,反倒没遭遇过呢。绕着冷冻柜转圈发呆的时候,我被动学到了雪糕的成本和利润影响进货选择的“经济学小知识”。

写完这篇后我很想立刻奔回老家,买支最喜欢的沙冰大口地“揎”。当看到满屏对“雪糕刺客”和拍照素材吐槽的声音,我隔着屏幕不知冲着谁点头。

快还我简单而不重样的快乐啊……你可以说它们没新意,但是,选择够多了就不需要新意;你可以说它们用料不讲究,但吃零食总不是为了养生吧;你可以说那是廉价的满足,但我呢,也能立刻回个更高端的词,叫“烟火气”!

至于“烟火”的含义嘛,我想,那不一定要是村里烧柴烧媒的土炕,也不用非得小房子里猜得出年代的陈旧灶台;但它在烫着、烤着的,一定是你日常的餐食;它暖着的,一定是做饭人的双手。

东北的雪糕也是一样,它冰着的,是不知多少为作业头痛、为在楼下多玩一会儿而装听不见大人喊话的普通孩子。那是普通的快乐,是家乡的味道。

相关文章

  • 月度总结||2022年5月总结

    5月记事 1.加入了两个鸡娃群,开了眼界 2.做雪糕(自制雪糕) 3.陪诊(哥做鼻息肉手术) ...

  • 就爱这冬天里的一块雪糕

    晚上回来时,买了一堆雪糕。是的,不要怀疑,东北人就爱吃冬天里的雪糕。因为它能给你一股夏天的清凉,是啊,屋里太...

  • 一两元的「雪糕」难寻踪迹,网友:咬咬牙才敢买1支雪糕解馋

    (一)雪糕成了我们咬咬牙才能买的东西了。 最近,一张东北雪糕价格表在网络走红,一水儿0.8元的低价引得大批网友赞叹...

  • 好难吃

    没什么,就是想告诉大家我吃了一个难吃的雪糕(无聊的人)。或许东北的娃儿会喜欢!??

  • 雪糕雪糕雪糕

    今个月我真的吃了好多条雪糕。 真的很难受哭唧唧哭唧唧。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最烦这种心情了。 不断...

  • 用头脑去享受,用本能去做事

    老袁同志是怕他大闺女冷着,使劲儿的烧炕,热的我只能吃雪糕降温了,东北孩子的乐趣之一坐在炕头吃雪糕,屁股烙着,胃里凉...

  • 雪糕!雪糕!

    爸爸对妈妈说:“老婆,今天你比较累,要不要来根爱思酷睿木?” 妈妈眼前一亮:“好啊,太好了!那就麻烦你把二宝带进卧...

  • 我的故乡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漫山遍野,大豆高粱”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描写的就是我的老家--东北。打我记事...

  • 随感

    我出生于东北一个小县城里,对于80年代来说,东北的小县城还是相对于较为繁华,在记事起家里就有各种糖果、饼干、...

  • 雪糕啊雪糕,买不起的雪糕

    我还记得小时候买一根冰棍或者雪糕,只要5毛或者一块钱就能得到很大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感真的很少能再次出现了。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北雪糕记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cw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