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
保持对获取信息的怀疑,是对自己的时间负责

保持对获取信息的怀疑,是对自己的时间负责

作者: 欧比gogogo | 来源:发表于2017-08-08 14:18 被阅读27次

最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1、父母的时间

周五晚上参加了一个城市徒步活动,团里一个小姐姐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她说她爸妈是突然变老的。

但不是那种一夜白头,消耗式的老去。因为没有经历大灾大难。反而是经历了喜事——她的婚礼——然后轻松的老去。是由内而外,从身体里溢出来的,心满意足的老去。

我立马就明白她在说什么。

中国有很多父母活成了这个角色本身,他们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忙碌,忙孩子上学、毕业、工作、结婚,每一个节点都是他们的人生大事,他们卯足了劲为儿女鞠躬尽瘁,等到最小的那个孩子结了婚,这个流程才算完成。不管最后是90分还是60分,总算在闭卷铃响之前,填满交卷。

然后呢,再没有什么大事让他们筹划,没有不听话的子女让他们操心,他们放心了,于是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认同自己:责任都完成了现在可以做个老人啦。

但是生活不能仅仅是舒适啊。生活要有一点点不如意,才有盼头。

我们的民族重家庭,重亲情,重自己家和亲戚家的亲情。这种连接关系带来的鸡毛蒜皮是父母生活的乐趣,能让他们鲜活。

也许我们都习惯用相对论来感知时间。举个例子,同样在18岁,我姐常听到的话是:妹妹小,你懂事点让着她;而我听到的是:你还小,这都不用你管。所以一直到我18岁——之后的好几年,家里择菜洗碗的活都是我姐干。

嗯,其实是想说,或许我们可以运用这种相对论造成的时间错觉,让父母不要那么快老去。

就像《请回答1988》里面的狗焕那样,偶尔不要那么懂事,偶尔很需要父母帮助,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责任,还如壮年一样可以为我们遮风避雨,还要年轻很久才可以老去。

2、反智主义和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究竟是服务人类还是最终取代人类?按照进化论来说,我更倾向于是取代。

因为如今时间、资本、还有人类自己都在帮助这个结果的实现。

时间很少是普通人的朋友,更多时候是我们的敌人。

跟机器相比,人的生命太有限,即使如今物资富足、医疗先进,但人的寿命最多不过一百来年。况且人的知识还不能遗传——许多动物会把求生的本能保存在基因里面,比如说变色龙的变色能力。

但在人生初始,一个人的心智能力几乎为零。新生婴儿需要重新积累,重新经历社会化,重新开启心智。但是机器是永生的,而且迭代更新的频率和规模远远超过人的大脑。人工智能还能自动排除bug,而人连识别自身bug都要依赖机遇。

还有资本对利益的渴求,疯狂地投资研究机构,驱使一大批科技人员研发人工智能,也在加速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步伐。

最重要的是人类自身的懒惰。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变懒。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纵容人们放松:从手提电脑到平板电脑,到智能手机,再到语音输入。最近看到还有把芯片置入到指甲里,人们甚至不愿意携带一个设备。人类在科技提供的便利里乐不思蜀。

有些人并不担心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理由是,机器最多只能按照人的设置工作,它既不会思考,也不懂人心,所以跟人打交道的事情它们做不来。

可是,思考不是凭空运行的,它建立在知识的支点上,建立在对信息的掌握上。而说到这些,没有人可以敌得过机器。人工智能可以随时调用海量数据,接收实时资讯,配合精准的算法,未来它们会比人类更懂人心。

说到这,又想起来蔡康永曾经对高晓松说的一句话:谁要听你背这些网上随时可以搜到的信息来吓唬我们——当然是辩论场上的玩笑话,貌似有点反智主义的影子。

然而很多人真的会觉得,如今搜索引擎这么方便,还有必要去记去背那些很枯燥的东西吗?

还是那句话,思考是需要知识基础来支撑的,它是大脑运行的原料。

要记得,死记硬背还对应一个更高级的词汇:博闻强识。

3、外向理想型人格

看《摩登家庭》《老友记》这些美剧里面,都存在崇尚社交主义的影子:爱读书学习好的孩子被称作nerd(书呆子),酷小孩派对王更受欢迎;博士学位的Ross没有女人缘,傻乎乎只爱撩妹的Joey桃花运最旺。

这种思想或许和国家政治经济状况有关。早一个世纪,在大家还划分贵族和平民阶层的时候,品格为上是文化主流,理想型自我是严肃、纪律严明而高尚的,夸夸其谈被视为没有风度。

而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商业社会到来,营销的需求让整个社会开始崇尚个性文化。企业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员工都是外向的,就算是工程师,最好也能公开演讲。外向型人格被认为比内向型更优秀。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用熟读心理学,只要稍微细心一点,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就会知道,内向不等于羞涩,外向的人也并不全都擅长社交。

根据苏珊·凯恩(TED上最受欢迎的演讲人之一)的研究,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内向者。

一个羞涩的外向者和一个冷静的内向者在一场商务会议上保持沉默的精神状态也许截然不同——羞涩是怯于开口,而内向者只是因为身处过激的环境——然而在外人看来,这两者的表现没有任何差别。

内向的人更擅长深谈话比如不爱交际却不为他人意见所左右的比尔·盖茨。

比如《摩登家庭》里学不会销售技巧的Manney,却擅长洞察和掌控人的心理需求,然后把最大的一单生意卖给了自己的后爹,而且小伎俩完全没被发现——要知道这位老爹可是经营big business几十年的大佬。

所以说,内向型人格不用觉得低人一等,更不用逼迫自己变得热情。有些人的能量是内敛的,强行外放只会让人觉得更加尴尬和无所适从看看前几年的吴昕就知道。

认识自己很难,接受真实的自己更不容易,但这是每个人都逃不掉,要做一生的事情。借用《蓝,另一种蓝》里的一句话:

一个人幸福快乐的根源在于他愿意成为他自己。不要去做“若当初做了另一种选择”这种无意义的假设。你手里握着的,你所厌倦或者习以为常的或许正是他人渴求的。所以要快乐,要感恩,要安静的享受现在拥有的一切。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你没有我酷」

ID:Acoolzon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保持对获取信息的怀疑,是对自己的时间负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et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