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迷茫?但迷茫这种状态,并不是青春的专属,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难免有被它笼罩的时刻,所以,学会走出迷茫,也许是一个人一生的功课。
01
不要为没有到来的坏事担忧
很多时候,人是被自己想象出来的困难打败的:“会不会有很多障碍?”“这个根本不可能实现啊!”“要是失败了怎么办?”……
擅自放大困难,提前对结果作悲观的设想,几乎是一种对自己的“恐吓”,会制造出另一种焦虑,让人陷入“干脆放弃好了”的漩涡,结果就是你在行动之前就望而却步了,而问题本身依然悬而未解。
想得太多,就容易丧失行动力。如果非得等到一切完美就绪才开始,那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开始。
迷茫不定的时候,与其一个劲担心这担心那,不如直接去做吧,做着做着可能就有答案了。也许的确会有困难,也许并不能保证一定有“最好的结果”,但至少在向目标靠近。而且,请相信,只要努力了,结果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坏。
02
读书吧,书里有你要的答案
有人说:如果想在迷茫期和低谷期提升自己,又毫无头绪不知道该怎么做,去做这两件事一定不会错——读书和锻炼身体。
身体健康了,意志力才不会消沉;而读书,则是一个通过阅读不断理解自己、理解世界的过程。全世界最伟大的智者们,用他们毕生的智慧不断触发你的思考,让你获得沉静下来的力量和面对困境的勇气。哪怕不能立马帮你解决眼下的难题,也会一点点安慰你、滋养你、改变你、塑造你,带给你内心的笃定和思想的丰厚,这种笃定,助你驱赶迷茫;这种丰厚,帮你对抗平庸。
“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人生如蹚江过海,多数时候只能自渡,那些迷茫不知何往的时刻,书可作扁舟,渡你过江海。
03
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逃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句话:“我经常有那种感觉,如果这个事情来了,你却没有勇敢地去解决掉,它一定会再来。生活真是这样,它会一次次地让你去做这个功课,直到你学会为止。”
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时都会想逃避。有人通过拖延来逃避,仿佛拖着拖着事情就可以解决;有人通过无视来逃避,好像只要不去看不去想,它们就不存在;有人通过转移来逃避,比如用无止尽的娱乐麻痹自己。可逃避从来都不是什么轻松的事,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让迷茫的情绪不断放大和蔓延,造成更大的混沌。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说:“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
痛苦和困难本身也许没有价值,但你直面它们的积极态度,你敢于承受它们的勇气,一定有。越迷茫,越不能躲起来,直面问题、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04
越迷茫,越要做具体的事
你觉得,迷茫的反义词是什么?
有些人可能会说是坚定,但还有另一种说法:迷茫的反义词是具体。
比如,很多人大学毕业的时候都会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未来该做什么,但如果把这个问题具体化,一步步细化成:我要找一份工作。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可能钱不是很多但能让我快速成长的工作,最好是大一点的平台。那哪些工作比较符合这个要求,你要为此做什么准备?……
这样一步步具体下来,会比较容易找到方法和路径。
迷茫是一种空泛的、说不清楚的、没有着力点的情绪,所以才让人焦虑,但当你抓到那个把手,从某件具体的事做起,开启你的创造之旅时,焦虑就会一点点退去。
作家松浦弥太郎也有类似的建议,他对那些对未来感到不安的人说:“按照顺序,一件一件地用心去处理好眼前发生的问题,这才是你该做的事。只要这么做,你心中的不安便不会再任意膨胀,只因你采取了具体的行动。”
05
放空一会儿,再上路
要在迷茫时找回状态,并不是一日之功,不必把自己逼得太紧,也不要急着一步到位,试着接受目前的状态,暂时放空一下吧。我们都在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但在这条路上学会放松,同样必要。
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你可以睡觉发呆,可以观山看海,可以看花怎么开叶如何黄,可以去游乐场和孩童同乐,可以看一场喜剧电影,可以笑笑跑跑跳跳……总之,你可以停下来喘口气,在生活的缝隙里,找到爱、温暖,以及快乐的能力。
当心情平静下来,精神得到放松,你可能会对这个世界有更清晰的看法,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能有了新的转机。
更重要的是,暂停后的你,已经备足力气,可以再次上路,“去认识自己,去探索世界,去慢慢发现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情,然后在这个方向上,成为那个真正可以发光的人。”
迷茫总会过去,因为你永远比它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