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李蕾讲经典中又重温了一遍《活着》,很多年以前就读过这本书,记得哭得撕心裂肺地,里面的苦难都是我未曾经历过的,看得时候都不忍读下去!
作者选择的时代背景是上个世纪,那时候的人们都因为吃不饱肚子,物质条件太差而遭受巨大的不幸,比如养不活孩子就要把孩子送给别人,比如买不起鞋就连大冬天也要光脚走路,这些穷苦日子离我们现在真的太遥远了,所以特别怜悯过去的人。
还有那时候医学技术落后,好端端的本来是做好事去献血,结果抽血过多人就断气了,还有生孩子大出血也能把人夺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先后离开,并没有按照常理老的先走,年轻人在后,所以让人读起来特别的揪心。
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就是要表达人活得不容易,不仅仅是物质,在精神层面也是如此,父亲对儿子不是打就是骂,只要孩子跟自己意见不合,就是这样的下场,但是这么乖巧的孩子并没有错,那么懂事,还被父母平白无故地精神伤害就让人更加心疼和难过。
今天虽然我们物质上越来越丰富,但是精神的伤害却越来越严重,导致抑郁症,自杀率都在上升,尤其是青少年的自杀率,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扼腕叹息。
人是矛盾的,人性是复杂的,我们时而自私时而又伪装善良,我们努力挣钱,可花起钱来又不珍惜,我们在没有意义的地方追求意义,我们明明既虚伪又渺小,却要处处装成高大上的样子,人在这个地球上活着,终究还是痛苦大于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