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澜老师的私房书【学习之美】数月前囫囵吞枣般看过一遍,之后就零零散散看了数页,具体的内容未有太多的感悟,时间久了(缺少练习)内容渐渐地模糊起来了。最近看到其它同学看第二遍,第三遍又有不一样的收获,想到自己没有认认真真地读好一本书,实乃暴殄天物。
一早去进行车辆保养,等候的时间刷手机,还不如给自己立个小目标,今天把模式化学习这个章节好好品味一番(在途虎隔壁的图书馆)。
1、模式化学习
二分法是模式、碎片
三分发是:模式、 模型、 碎片
比如,老李打孩子的案例
a.碎片: 老李回家打孩子是碎片
b. 模型:老李在单位受了领导的气,回家就容易打孩子是模型
c. 模式:弱者被强者欺负之后,往往欺负更弱者以出气
2.法约尔的管理五要素(经典的分析模式)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
3.管理者三大能力模型(分析模式)
技术能力
人际能力
概念能力
4.学习=我知道+我不知道
用已知道和相信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
也就是说,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学习具有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5.碎片干扰模式
不一定是知识越多就越有利于学习。次要信息干扰主要信息,次要信息稀释主要信息。
6.学习=模式+碎片
学习是用模式去吸收碎片(位置不能互换)
罗胖,目标中行动的理智策略(愚蠢的技术:就是一套在行动中去找目标的技术)。
先锚定一个榜样去模仿,不管他是怎么干的,我们先像素级模仿起来再说。
模仿着模仿着,自然就知道为什么干和怎么干了。看起来愚蠢,其实也是一个有效方法啊。
7.阿克夫五层次模型(关注从经验学习)
数据:观察得来(碎片)
信息:组织过的有用的数据(碎片)
知识:问题的指导性回答(模式)
理解:对为什么这一类问题的解释性回答(模式)
智慧: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模式)
8.学习的Solo模型(关注从书本学习)
前结构:没有掌握学习内容(碎片都谈不上)
单点结构:掌握了一点相关内容,但是是单薄的、孤立的一点(碎片)
多点结构:多点相关内容,但是不能把这几点之间建立相互联系(碎片)
关联结构:多个要点,而且掌握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模式)
抽象扩展结构:形成假设,把学到的内容推导到其他领域(模式)
2个模型最大共同点就是:从低到高的5个层次,都是从碎片到模式的递进。
9、建立模式的意义
1)从个性看到共性
2)从局部看到整体
3)从表象看到本质
4)建立概念能力:就是看到本质、看到整体、看到联系的能力。
上午2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转瞬即逝,阅览室管理员开始催离场了,意犹未尽下午继续(探寻树干、大树叉、大树枝、小树枝、树叶,枝与枝的交叉、根与跟的缠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