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古灶

作者: 行走的大蘑菇 | 来源:发表于2018-04-11 15:58 被阅读93次

     

    是不是听名字就很有历史感?不错这里的确是一个市场化了的博物馆,陶的博物馆。 

    其实我的老家也是陶的故乡,只是我们的陶太古老,古老到只能在史前文明的废墟中去发掘,然后被冠以彩陶之乡的美名。我们那里所谓的彩陶也不过是红泥罐子上粗犷得勾勒几笔,而佛山得陶却生动细腻,连人物得发丝都清清楚楚。不过我们得陶是它的祖先,我参观时觉得分外亲切。 

     下车后迎面是一排青砖小楼,很复古的样子,但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伪造,没有历史的沧桑。小楼其实是一家家商铺,出售本地的或从外地进货来的陶瓷。有的店专门卖陶,有的店还有瓷器出售,但说实话,我不知道两者间有什么区别,和许多人一样我把它们统称为陶瓷。 

    这里的商铺是最值得细细品味的,还有几家是一些大师的专卖店。不记得大师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代表作看了一次就深刻在心。一家是一个善做草虫的大师,以蚂蚁出名,他的新作是一头酣睡的牛,头上趴着几只蚂蚁,深动刻画除了老牛的憨态。还有一副陶制的菊花,颜色鲜艳花瓣娇嫩,真难想象它是用泥土烧出来的。另一家以刻画古人物出名,门前摆着若干巨大的陶人,有福禄寿三星,也有财神关公。每个人物都表情各异,即便相同的人物也绝对没有重复的表情,衣服的每个褶皱都那么流畅,把它们叫做商品简直是对艺术的亵渎。另一家以做水果蔬菜为主,刚进门就看见一个藤篮里放着若干核桃花生莲子什么的。随意用手一拿,居然也是陶制的。看它逼真得可爱,妈妈忍不住买下了它,我也偷偷从盘里拿了一个花生,想回去后混在花生堆里骗老公玩。估计他牙磕掉了才能发现花生是假的。还有一盘包子也逼真得很,但白白的一盘虽逼真却没什么美感,艺术这东西,光形似是不够的。 

    每家店子门前都堆放着一些处理的小玩意,那些小东西一下子成了女儿的最爱,东跑西颠,一会儿拣个小狗,一会儿要个小人儿,陶做的哨子一下子买了两个。小小的包里塞得满满当当。佛山因为这个古灶而盛产上好的地砖,同样出名的就是女儿喜欢的公仔。 

     石湾公仔散布于石湾乃至整个佛山,那么南风古灶便是这些公仔们的摇篮。在石湾公园门前的人行道上,有一段透明玻璃的路面,它的下面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制陶运陶人的必经之路。踏着历史的沉淀物,我们去拜访它的遗迹。 

    南风古灶的修建至今,已过去整整500年(1506-2006),然而随历史变迁,灶内的炉火从未熄灭过,一烧就是500年,堪称活化石。南风古灶有两条柴烧龙窑,登上窑体,你会发现道路两旁满是积薪,这便是它那传统烧制工艺的燃料,工艺流程也是迂腐的500年不变。陶工们把烧好的砖瓦从灶内搬出,再用小车把坯品推进灶内,完全是都是人工,灶内的电灯算是惟一现代化的设备了,探身进去,发现里面的陈设比我想象中的要零乱许多。本想向陶工请教,便问他们会不会讲普通话,他们却问我会不会讲白话,作罢,交流不了,就只有静静的观看了。 

    古灶的右边是制陶的作坊,被称之为古寮场,我进去的时候正逢拉坯表演,拉坯是依照古法生产的一个工艺流程,看不大明白,感觉象是在和面一般。拉坯师傅边忙活边用大嗓门向观众们介绍,我听的又是一头雾水。再往里去,是一个工作间,工人们在这里用竹刀和彩笔加工公仔,旅客们不必担心会打扰他们工作,赞叹的目光似乎并不会让他们分神。柜台上也有成品的公仔供你选购。 

    一棵古榕长在灶体之上,可谓是一个奇迹,树下有“古灶榕风”、“有榕乃大”之牌。 

    古灶的后方有一个国际艺术家村,这里保留的都是明清时期岭南风情的民居,现在是陶艺艺术家们的工作室。历史在沉淀,而古老的技艺在升华。 

    好比一个刺绣中的江南女子,我们在欣赏她娇美容貌的同时,更对她劳动所创造出来的美啧啧称奇。

    参观完店铺我们步入博物馆,春节期间刚好免费开放。馆分两层,从一楼入,二楼出,按照古灶发展的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各种窑的模型,烧陶的土质,陶工的分工等等都详细而有序的介绍出来,没有导游也看得清楚明白。拍了很多照片,我到广东以来少有的兴致极高。对什么都好奇,觉得什么都值得记录。这时我又在自责我的文笔欠佳,抱歉的不能把当时的种种再现。看相册吧。比什么都真实。我坐在古旧的木床上时真有点回到过去的感觉,我站在沽酒的杏帘下时,似乎看见了陶工收工后小酌一番的惬意。他们用陶重演陶的历史,侍茶的女子是陶,碾泥的工匠也是陶。甚至花草也用陶来再现。在觉得备受熏陶的同时深深的被博物馆的构思所折服。 

    如果有机会来佛山,可以不去祖庙,但一定要来南风古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风古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hz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