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是我们心中的支柱,总在需要时候,出手相助,或在我们跌入低谷之时,不离不弃。
但有一种爱,是恨,不管你相信与否,恨的种子曾在我们心里生根,甚至已经发芽。
我的奶奶,是传统的封建妇女,那时候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我的奶奶六十多岁了,仍然写不出自己的名字。盲婚哑嫁的年代,找一户好人家嫁了,不成为家里的累赘,就是大部分女子的命。
大概天公作美,我的爷爷是村子出名的孝顺儿,逢人提起,都说邓公的好。机缘巧合合下,两个人就凑一块了,两夫妇结婚以后,就没有吵闹过,但我奶奶嘛,毕竟一辈子没读什么书,容不得别人占她半分便宜,经常和我三婆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大吵大闹,把祖宗十八代都给请了出来。一天吵一架,泼妇骂街,大概就是这样。
我爷在世的时候,婆媳关系是挺好的,做事从无怨言,后来爷爷癌症离开了,婆媳关系彻底僵了,她们两婆媳每天都在吵,曾祖母吵不过,天天都在哭着喊道,唉声怨气,大喊家门不幸,奶奶呢就拼命的骂,一个人碎碎念,恨她整天指指点点,使唤她干着干那,这对婆媳几乎就没有消停。
后来,我长大了,曾祖母也越来越老了,以往曾祖母拜托奶奶倒一桶水,奶奶是死活不肯,在房里面碎碎叨叨地骂,后来却主动帮曾祖母倒水,但骂声没听,但时间也短了。曾祖母听着也就笑笑,没说什么。再过一段时间,奶奶习惯性地走进曾祖母的房间,看看她吃饭了没有,要不要打水,婆媳关系仿佛又和缓了。
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半年,有一天傍晚,奶奶走进去曾祖母的房间:“家阿,洗了没有?一会帮你打水咧。”曾祖母笑了起来,“好阿”乐呵呵的场景,好像回到了以前。过了一会,天黑了,雷声隆隆,忽然“砰”的一声,奶奶忽然想起曾祖母一个人在房间,进去喊了一声:“家阿?家?”奶奶走进床头,“家阿,家!”曾祖母离开了,享年一百零三岁,我回来后,奶奶在房间休息,妈妈说她晕了一次了,到了送殡时,奶奶哭的撕心裂肺,就好像当初爷爷离开那样,这一刻我才发现,她们是如此亲密。
那时候我开始明白,爱与恨,是同义。正因为爱的深,才有恨的切意。最后来,奶奶也走了,妈妈也是如此。
如果您还记恨你的家人,讨厌父母对你的斥责与啰嗦,讨厌兄弟姐妹对你的不理解,讨厌长辈对你的关怀,那么,请您谨记,爱之心,恨之切。莫等白头,再去回忆含辛茹苦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