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与李娟是叔伯兄嫂关系。李娟此妇,身材矮胖,但脸盘上五官还算端正,尤其那副薄薄的嘴唇,以及其包裹的小嘴,再加上那双左顾右盼不安分的眼神,让人一眼便知此妇不是一位善茬。
要说李娟这张嘴可抵千军万马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它搬弄是非的能力无人能及。说话语速极快,好像食指紧扣的机关枪,喷火的枪口杀伤力极强。在老王的印象里,与李娟吵嘴打仗的没有不品尝到失败的恶运。
可能爱动嘴皮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吧,就是所言之事,水分太多,真假掺半。也是整日东家长李家短的,哪里有那么多真实的事情可供众人消遣的。
“李娟,我求你能不能少传些瞎话。”正对李娟勃然发怒不是别人,正是她隔壁邻居刘婶。刘婶受李娟之苦久矣,她忌惮李娟那张毒舌之嘴,知晓其利害,常常避之唯恐不及,这次确实令她难以忍受,便鼓足了勇气与李娟叫上了板。
刘婶猛然一句话,令李娟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是,她经常假话连篇,焉知是哪一句话,惹得刘婶如此愤怒。她瞪着刘婶没作声。
刘婶接着道:“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老伴就在身边,能与他张叔有何见不得人丑事?”李娟恍然大悟,那是她前日,看见张叔走进了刘婶家,她便添枝加叶地与周围的邻居聊起此事。
李娟知道,刘婶一定不会将谁告诉她的事情说出来,便非常从容地说道:“说话要有证据,可不能望风捕影地瞎猜。”李娟稍停顿片刻接着说,“心中无鬼,何惧鬼敲门。一身清白,何在乎他人说三道四的。”
李娟短短的几句话,把刘婶气得浑身发抖。一时,也找不到反驳的话。此时,左右邻舍听见街巷里有争吵声,便都从家里出来,顷刻间街上聚拢了不少人。李娟是那种人越多越爱表现的人,她一看刘婶那副可怜样,再加上邻居们也来了不少,更不会放过一次难得表现机会。她决定再加把火,要让刘婶知道同自己叫板的后果。她便接着道,“今天邻里们来的也不少,大家可以做个鉴证,请你说出是谁告诉你,这话是由我传出去的。”
刘婶气得厚厚的嘴唇微微颤抖,“你不要装无故的样子,你同谁讲了自然心知肚明。”李娟知道这一点是拿住刘婶的关键,便穷追不舍,“说不出来吧,诽谤他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诬陷他人,天地不容,不得好死。”
刘婶身体晃动一下,险些摔倒。大家遍急忙将她搀回家里。
老王那时还是个孩子,尚难评判其中的孰对孰非。但从家里大人话语中,能够听出来,大家皆对李娟媳子那咄咄逼人神态表示不满,而同情刘婶遭谤受辱的境遇。
老王长大以后,便外出求学,在家时间短,对家中之事了解甚少。再加上,毕业后便进入部队工作,在家呆的时间就更少了。后来听说,由于李娟与邻里关系处理的过于紧张,其长女工作后,便将其母及一家人均迁出老家。
据家中人讲,李娟迁离老家后,左右邻舍平静与和睦了很多。李娟一家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忽然有一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老王与李娟的孩子有了交集。仅此一次的相遇,便让老王领教到李娟后嗣的厉害。
李娟育有二女一男,一女为长,一女为幼。孩子们的亲叔的孩子结婚典礼,老王与李娟的孩子们均在受邀请之列。老王与李娟的儿子、兄弟在一桌,那天老王正好开着车,滴酒未沾,但李娟的儿子却醉得一塌糊涂。
李娟的小女,在微信中指责老王心眼不正,故意将其兄长灌醉。老王百般解释,她一概不信,固执地认定老王故意祸害她的兄长。老王使出浑身解数,力求撇清与其兄长喝醉的关系,但均是徒劳的。她认定此事是老邻居在报复,最后发狠道:心存恶念,实施恶行,出门注意车辆。
无论如何,老王毕竟也算她的叔叔,发此毒咒让老王怒火中烧。老王想,难道无嘴德也遗传吗;看来李娟小女的毒舌,一点也不比其母逊色。他将李娟小女发来的微信内容传给他的亲叔,他亲叔极力劝慰老王莫生气,晚辈历世尚浅,请其多加原谅。
老王并非较真之人,听了堂弟一番宽慰的话,也逐渐淡忘了此事。也是,老王居住地与李娟一家人所在的城市相距百公里之遥,彼此偶尔可能在祭祖之日在坟场相遇,关系正常时多讲几句,以后相逢就当陌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此事过去大概有一二年之后,老王在一个偶然机会听言,李娟小女不幸因病早逝。去世之际,四十余岁尚属年壮之时。
心底干净,就不会怀疑他人有邪恶的动机;心存善念,便很难产生不轨的心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寒。送人鲜花,手留余香。莫生恶毒之念,莫生非分之思,莫发邪恶之语,此乃为人处世之道,切莫违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