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35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

235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

作者: 不正经的笨笨笨笨呐 | 来源:发表于2021-08-23 23:36 被阅读0次

    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

    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佳趣?

    【译文】人们读得懂有字之书,却读不懂无字之书;会弹奏有弦的琴,却不会弹奏无弦的琴。

    只知道运用有形的东西,却不能领悟其中的神韵,怎能理解琴书之中的高雅情趣呢?

    【点评】据说,东晋高士陶渊明不解音律,却有一张无弦琴,每当酒后心有所感,就抚此琴寄寓心意,把陶渊明写入《宋书·隐逸传》的南朝文士沈约和整理陶渊明诗集的萧统,是此说的始作俑者。到了唐代文人笔下,这个传说更加具体生动:“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张素琴不仅弦徽俱无,而且朴素得没有任何装饰;陶潜也不再只是以此琴自娱,而是在酒会上与朋友合奏,甚至还发展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玄妙理论。从此以后,“家蓄无弦琴”便成为陶渊明最有名的逸事之一,引得后人不仅津津乐道,而且煞费苦心地索解其中深意。比如唐人张随写过《无弦琴赋》,不但说陶渊明“抚空器而意得,遗繁弦而道宣”,而且假托陶渊明之口,声称“乐无声兮情逾倍,琴无弦兮意弥在。天地同和有真宰,形声何为迭相待?”至于征引《老子》“大音希声”的观点,把无弦琴说成是陶渊明对老子思想的深刻体认和实践,也成了后世文人学者自认为对“陶渊明的无弦琴”的最玄妙理解。也许,这张“不落形迹”的无弦琴并非事实;也许这种种玄妙解释,正是陶渊明声称自己绝不去做的“求甚解”之类的过度阐释。苏东坡则认为此事根本就没有那么玄奥神秘,只是碰巧赶上琴弦坏了,陶渊明贫困窘迫,一时之间没钱更换新弦,又赶上心中有所感触,需要抒发,就抱着那张无弦琴抚弄一番,只要内心中有那旋律在流淌,发不发出琴音,也没什么关系。这本是天性率真的陶渊明自然而然的一个举动,旁观者不解其意,几经传说,或认为他是因为不懂音律而不张琴弦,或认为他是因为悟彻玄理而抛弃琴弦。无论如何,不管“知弹无弦琴”的境界是否能够达到,抱着一张无弦琴的陶潜确确实实成为人们百计模仿的对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35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ur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