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跑小白的一点分享
我叫杨建华,是跑跑小白,写这个题目我想了好久,不知怎么写更合适,怕人家误会我太自大,才跑几天就来这里谈经验了。但我还是写了,我觉得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的真切、实用。希望通过我跑步初期的一点经历,帮助和我一样刚开始跑步的朋友,坚持跑下去,爱上跑步、享受跑步。
第一次跑步是2016年6月,主要是受冠男的带动,但由于身体原因并没有坚持,最近几周开始连续跑步,目前坚持了7周,跑了26次156公里,我一般都是晨跑,早5点起床,单次跑5公里或以上。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一、坚持很重要
我个人觉得跑步的意义在于“健康、快乐”,而不是“争强斗狠”,不能只关注 “更高、更快、更强”,而要知道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
这是我第一跑步的记录:

是不是很可笑,跑了这么一点,跑的还这么慢。当时我就想,我什么时候可以每天在半小时之内跑5公里我就知足了,感觉这就是我的最高目标,但经过最近几周的坚持,我居然能在1小时内跑完10公里,虽然这个距离和配速对前辈来说这不算什么。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我们根据自身情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只要坚持,自然而然就会提升,如果开始比较艰难那就跑走结合,总之要坚持,不要因为没人跑的远跑的快而放弃,循序渐进。
二、快乐很重要
有人说马拉松是自虐,的确,对于刚开始跑步的我5公里都很难坚持,谁跑都累,你跑你也累,且过程枯燥,我第一次跑10公里在一个学校操场,200米一圈,我跑了50圈,你想想何等枯燥。所以我们要给跑步增加点乐趣。
我们可以买些漂亮的装备。颜色鲜艳一点,或者说“骚”一点。


说实话,要不是跑步,我都没想过我能穿这个色的衣服(我脸黑),这么短的短裤(我腿弯)。再配一个蓝牙耳机,听着喜欢的音乐,不管是迎着朝阳还是晚霞都能跑的美滋滋的。还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跑友,因为鼓励太重要了,特别的跑步初期。如果有条件可以一群人一起跑,或者改变你的跑步环境,比如在海边跑、在公园跑,让自己感受到跑步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满足感,从而爱上跑步,把跑步从一种运动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三、方法很重要
跑步是对场地和装备要求最少的运动了,长退就能跑,穿什么都能跑,在那都能跑。所以很容易让人忽略了跑步也是讲究方法的。
1.跑前热身,跑后放松。适当的热身,慢慢唤醒自己的身体,从而进入运动状态。同样跑后充分拉伸放松,可以缓解疲劳,避免由运动一下静止下来,造成肌肉僵硬身体酸痛。
2.充分休息,保证睡眠。其实晨跑和夜跑各有利弊,不必纠结,按自己的时间安排就好。我是晨跑,晚10点睡,早5点起,喝少量蜂蜜水避免低血糖。如果你是夜跑,建议饭后1小时,晚9前结束,避免过度兴奋影响睡眠。同时注意跑休结合,一般建议每周4-5次的频次,每次30分钟左右。

3.跑姿。跑姿包含很多方面,我目前接触到的主要是落地方式、步频步幅、上肢姿势。我开始跑的时候是脚跟直着地,我为什么用这个方式呢?因为我觉得腿伸直更向前而且鞋跟比较厚,能够提供更好的缓冲,跑了一段时间膝盖疼,后来看了文章才知道落地方式不对。

通过这个图就一目了然了,后者腿伸直落地,反作用力直接冲击膝盖,长期必然造成关节受伤。前者通过弯曲的膝盖缓解触地带来的反作用力。同时脚掌落地不能太重,用外足弓轻触地面再转移至全脚掌。力的作用的相互的,你怎么对地面,地面就怎么对你。
还有步频,刚跑的时候我都不在意这个指标,还错以为步子越大越好。科学的方法是小步幅、高步频,抬脚不要太高,手臂配合摆动。这样可以你的身体处于相对水平状态,一方面对身体的冲击力比较小,另一方面比较省力,是一种比较经济的跑法。一般认为最为标准的步频是180步/分钟。

上肢姿势,主要是放松,身体挺直,微前倾,注意是微。我开始的时候由于手臂、肩膀过于紧张,造成上肢酸痛。
以上是我一点小小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帮到像我一样刚开始接触跑步的小白。让我们一起从跑步中获取到快乐、健康,一起奔跑--在路上。
我叫杨建华
2017年7月2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