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悦读论语》之辩析“可与言而不与之言”

《悦读论语》之辩析“可与言而不与之言”

作者: 永哥晋城大锅饭总部发起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0-01 21:17 被阅读0次

    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64篇。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第8篇: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钱穆先生注解——本章有两义:一是君子之贵于言,言贵而后道重。轻言,则道亦随之而轻矣。又一说,君子贵识人,不识人,则将失言,然亦有恐于失言而遂至失人者。人才难遇,当面失之,岂不可惜。

    钱穆先生译文——先生说:“可和他言,而我不言,则失了人。不可和他言,我和他言了,则失了言。惟有知者,能不失人,亦不失言。”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可以同他谈,却不同他谈,这是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却同他谈,这是浪费言语。聪明人既不错过人才,也不浪费言语。”

    李里注解——因为智者能够辨别你是君子还是小人,辨别清楚了,自然知道说与不说,说多说少。知人才是关键。所以孔子常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南怀瑾注解——这是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很难。孔子说:一个人可以和他讲直话,但自己怕得罪人,不像史鱼一样肯对他讲直话,这就对不起人,是不对的。是自己的朋友,如看到他发生错误,宁可下一个警告,乃至他现在因此对自己不谅解都可以,自己还认他是朋友,他可以怨恨我,等到他失败了,会想到自己的话是对的,那就对得起人。所以在可以讲话的情形下,而不和他讲话,是对不起人,不应该的。有时候有些人,无法和他讲直话,如果对他讲直话,不但浪费,而且得罪人。所以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说的时候直说。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这个道理使我们想到历史上范睢见秦昭王的故事。秦昭王向他请教一次,两次,他都不说话,使推荐他的人很难堪。范睢说我提出来的计划,贡献出来,可以使秦国马上富强,国际间称霸,可是秦昭王心不在焉,没有专心一意来听我的计划,所以不能讲。推荐的人后来再向秦王报告。因此第三次见面,秦昭王推掉了一切公事,摒退了左右的人,单独和范睢见面,很客气的求教。范睢一篇话就把秦昭王说动了,立即请他当首相。在战国的时候,这一类的事情很多,这就说明了“说难”。

    从人生经验中知道,朋友之间这样,乃至在家庭中父母、夫妻之间也是这样,正在对方不如意的时候,去提出问题来谈,当然倒楣,这是时机不对。我们看到许多年轻朋友,做人家的干部,在长官那里碰了大钉。回来,一肚子牢骚。其实那个长官今天也许有件别的事情,心里正在烦,做干部的跑进去,报告不相干的事,乃至与他心里的事有关连,就正好触上了霉头。所谓:“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所以南怀瑾感叹说——所以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说话真难。这是要有许多人生经验累积起来,才会了解的。学校里同学之间相处,社会上同事之间相处,经常会碰到这种事情,说的不是时候,结果意见相左了。

    孔子在《论语》16.6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是说如果不看对方脸色就说话,称之为盲人。中国人学说要学会察言观色,大白话是要有眼色,到底怎样看脸色,怎样才知道领导的心情如何?这也是很难的。老百姓认为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见面打个招呼,比如问“吃了么?”“昨晚睡得如何?”等,有的领导一听就知道有事,就会问你有什么事?这时开口可能更好一些。当然这个办法可能比较普通,因人而宜,民间有高手。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悦读论语》之辩析“可与言而不与之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an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