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红楼梦》詩祠曲赋随侃
(五)
讀《红楼梦》詩詞曲赋随侃之(五)诗词歌赋具有的艺术生命力
曹雪芹深恶那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已的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的“佳人才子等书”。可知他自已必不如此。我以为倘若理解为曹雪芹想把自已平时所创作的诗,用假拟的情节串連起来,以便傳世,我以为曹雪芹立意撰写《红楼梦》小说的同时,把小说情节中确有必要写到诗词,根据要塑造的人物,根据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文化修养,模似得十分逼真、成功,从而让这些诗词也随小说的主体描述文字一道传世,我窍以为,这样理解作者“有传诗之意”的话是可以的,這裡的关键是在於小说中诗词曲赋是从属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描述的需要的,而不是相反。这是《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不同於一些流俗小説的最显著、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这些诗词曲赋之所以富有艺术生命力,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讀《红楼梦》詩詞曲赋随侃之(五)要描写一群很聪明而富有才情的儿女们赋诗填词,己非易事,再要把各人之所作拟写得诗如其人,都适合他们各自的个性、修养、特点,那必然极其不易。海棠诗社诸芳所咏,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的含蓄浑厚,湘雲的清新洒脱,都各有个性,互不相犯。黛玉作《桃花行》,宝玉一看便知出于谁手。宝琴诳他说是自已写的,宝玉就不信。说“这声调口气迥乎不象蘅芜之体”,还説“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材,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這些話表明作者在模拟小说中各人所写的诗词時,心目之中先已存有每人的“声调口气”,“潇湘子稿”绝不同於“蘅芜之体”,而且在赋予人物某些特点時,还考虑到他的为人行事以及与身世经历之间的联系。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不但是咏白海棠的佳句,而且完全符合她为人寡语罕言,安分顺時,喜欢素朴淡雅、洁净无華,遇到旁人會見怪的事情,她能浑然不觉,因而博得贾府上下夸赞的个性特点。湘雲“也宜墙角也宜盆”,当然是赞好花处处相宜,但好像也借此道出了她对自幼在绮罗丛中所到的娇养,如今却来投靠贾门,寄人篱下的环境改变,倒满不在乎的那种“阔大宽宏”的气质。被喻为红楼梦压卷之作的《咏菊》诗日:“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誰解诉秋心!”大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的味道,只是己女性化了而已。這样幽怨寂寞的心声,自非出黛玉筆下不可。曹雪芹让史湘云的《咏白海棠》诗“压倒群芳”,让林黛玉在《菊花诗》诸咏中夺魁,让薛宝钗所讽和的《螃蟹咏》被推上“绝唱”。以吟咏者的某种气质、生活态度与所咏之物的特性或咏某物最相宜的诗风相暗合,這也是曹雪芹的精心安排。
本文资料重点源自於著名红学大师蔡义江先生《红楼诗词曲赋评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