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知道,是否每个人都有勇气,把所有辜负踩在脚下成为力量。
我只知道,自我证明这回事,是一辈子的。年轻的时候,先对着他人再对着自己。现在是,先对着自己再对着他人。
一直是个极为好强的人,所以一直偷偷的佩服自己。用偷偷二字,是知道自己付出了什么,只是从不满足。我称之为“敬畏心”。不知道什么叫做知足,我只是觉得,活着,就是来看一下自己的天花板到底在哪里。换句话而言,就想看看自己能尽全力蹦跶到多高。
一直觉得,可能野心是种基因,它完全不会屈服于任何挫败,黑暗,瓶颈。一直很羡慕那些随波逐流,岁月静好享受安逸的人。生活简单,也不必经历跌宕起伏。而自己就像不死鸟,停不下来。
欲望使人年轻,不同于多数人的口嗨,或者三分钟热度。一直是那个,舍得对自己下狠手的人。
“I never explain ,I never complain.”这句话几乎贯穿我所有的做事风格,似乎人生于我一直是战斗士对角斗场的关系。
比如,朝夕相处两年的人,大年初二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忽然提出分手。自己连句为什么,凭什么都没有问过就断了一切联系方式。后来还遇到了新的打击。也只是一边丧一边做好自己的本份,如何更美更有钱,
非常清晰自己要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三件事。每一年,都在或多或少的秒杀过去的自己。
总觉得打磨抛光这回事,只要足够狠,足够耐心,发光真只是迟早的事情。脱胎换骨不是鸡血,而是现实。
可即使是个活得那么干脆利落,也不会有永远的一路开挂。最低潮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喜欢到骨子里的人。
比如:颠覆了所有的标准甚至原则,只剩下一条底线。那就是永远不会在感情中,丧失自我。
整整一年,在没有回应的、忽冷忽热、忽近忽远中。在对方可以肆意挥霍他的情绪感受、利弊得失的时候,我永远是压抑自己所有不满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有密友说,不值得。
可我一直是“all or nothing,Now or the never”,要么付出全部,要么不屑一顾;要么现在,要么永不。过程里所有的付出与包容,都在挥霍自己的不甘心,和一丝微弱的期许。只是后来,当改掉几近全部,仍换回不满与无视时,那一刻便放下了。
真正的放下,是连说句再见,都显得多余。
应了《体面》所有的歌词,但偏要活得永不后悔,永不遗憾。
无论任何,永远在本可以努力的时候,做到极致。只有这样,才可以活成洒脱又永不回头。

而后,又将所有的空闲时间拿来投资自己。从金融、经济、人际心理、逻辑思维到英语。高度自律,让时间的每一块区域,都显得有意义。也是发泄的一种,如果发泄本身毫无益处,那只是浪费时间,而时间太贵了。
因为经历过量变到质变,因为那些最质朴的特质,成就过自己。所以从零到一这回事,没有怕过。我相信每一个拿到过结果的人,大都如此。当然,也不是没有自我怀疑过、焦虑过,只是会更卯足了劲儿的自我提升。
今年听过最感动的一句话,莫过于:“你是个努力到让别人觉得,不支持一下都不行的人。而且思维逻辑清晰、情绪稳定、不卑不亢,又非常有责任心而且细心。把钱交给你这样的人,非常放心。”
“金融就适合你这样的人,大多数人都把它做成了推销员,销售属性太重。很多这样的人都成交不了我,而你和他们不一样。”
也许客户会忘记这番话,但对我个人的意义特别重大。对于只懂一声不响打磨自己,很努力的普通人。能够被他人看出、被认可,是非常有值得感的一件事情。也证明了,只要在对的方向努力,慢也从容。
常常觉得活着真好,因为还有一个又一个的目标需要达成。不管最后是否活出了理想中的自己,过程都是宝贵的。就连那些摔倒的坑,也是值得的。人生本无意义,所以我要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意义。那些晦涩难熬的日子,都是在为自己积蓄力量,去走近更好的自己。
如果有一天生活给了自己一耳光,如果你要做主角,就不断创造可能性。在将来的某一天,让轻视辜负你的人学会珍惜是从你这里开始的。这句话只在心里,因为厉害就是只对自己较劲,让结果去说话。
然而努力这回事,不是为了任何人。
只是因为,你很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