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子路侍立于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把自己的车马衣服都拿出来和朋友们共享,就是用坏了也毫不遗憾。”颜渊说:“我愿不自夸好处,不把劳苦的事施加给别人。”子路又说:“希望听一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安抚老年人,信任朋友,关怀年轻人。”
子路的志向。“我希望做到把自己的车子、马匹、衣服、棉袍与朋友一起用坏了而没有一点遗憾。”这种志向是很讲江湖道义的,爱交朋友,不小气,如果有车、马和很不错的裘皮大衣,非常愿意与朋友共享。共享最大的风险就是东西很快会被用坏,但子路说对此没有任何遗憾,表明他看重朋友情义超过物质,身外之物,把它们收起来,时间久了也是烂掉,为什么不与朋友一起分享呢?
颜渊的志向。颜回没有钱,但他有布施的心,这就是《易经》中谦卦的概念。颜渊属于“劳谦君子”,他的回答是“愿无伐善,无施劳”。意思是说我愿意行善,劳心劳力地帮助别人,可是我绝不夸耀自己的善行,也不夸大自己付出的辛苦。“伐”即夸张渲染,平常所说的“大肆征伐”,就是敲锣打鼓,很夸张的大动作。
本来只“施”一点,却想办法夸大,把两分讲成八分。有的人虽然也做好事,也为朋友两肋插刀,但是他一天到晚地讲,仿佛要讨回人家欠他的恩情;或者他做了很多事,唯恐人家不知道,到处宣讲。学佛的人都知道,《金刚经》里就大力批判这种行为,那样行善是不算数的,属“无有功德”;因为你“有所住,而生其心”,而菩萨要你“无所住,行于布施”。天天都忘不了你帮了谁,又帮了谁,恐怕要倒扣分。颜回知道要修到这种境界不容易,所以他的志向就是“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着急了,颜渊的回答明显更胜他一筹,他于是转而问老师:“愿闻子之志。”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看老师的志向是不是比他们高远。孔子被学生逼得非讲不可了,只讲了十二个字。这好像儒门的公案一样,这里讲的志向就更大了,很像《易经》中的同人卦和大有卦,是世界大同之志。
这就是有名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希望,天下所有的老年人都得到安养,朋友们都互相信任,青少年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这和《孟子》里所描述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属同等境界。这不就是《礼记·礼运大同篇》所描述的大同世界吗?
师徒三人三种境界,一是物质的布施,属于有情有义;一是不管有什么善行,如何劳心劳力,都默默无语,属于无私;最后还是老师最圆满,把前两者统统包括进去了,堪称至善。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才明了,圣人之志就是与众不同啊!
今天学习了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