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绘画与摄影相通,现实主义与真实世界再相似,成作的工具是画笔,但凡原创就会融入创作者的思想,现实里夹杂着个人看法。快门按下的一刻,记录下来的是被摄者的表情与行为,所见即所得,并未经过润色。
构图、角度、景别、景深,仅仅为了让画面干净,容易把注意力引到主体身上,观感好,交代清楚何时何地何人在做什么,用哪种方式。人长什么样子,画面里呈现的就是什么模样,即时出的图没有经过润色。走到后期这一步,人还是那个人,环境的色彩,人的高矮胖瘦,衣服的颜色,很可能在顾全整体美感中,与原本的容貌不尽相同,神韵像,五官也像,是一个人却又像另一个人。
图片来自微博早年的毕加索画的肖像,还是正常的轮廓,优美的线条。巅峰时期的巨作,最有名的《亚威农少女》,立体主义的刻画,少女不是柔美的,是立体的色块,生活中的女孩子可长不出那般扭曲的眉眼,左右眼再不对称,也不会一高一低,一上一下。美好的感来源于生活,愤怒的情绪来源于日常的分歧争吵,崩溃的爆发来源于发展脱离轨道后的震惊无奈。
摄影师不用思考,只要搬运,拍摄就好了。同一个场景不同的人拍,除了人是那个人,其他找不出一丝相似之处。同一个人站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视角,也很难拍出一模一样的两张照片。
每一声咔嚓,都是一种独一无二。
图片来自微博网络摄影培训师有一种讲述形式,我看到的,我拍到的。实实在在的场景,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性格,照片的风格迥异。
雪落下的声音,有人诠释为萧瑟,枯树、裸露的土壤,无一处不在告诉你,万物凋零,一派萧条。有人让你看到严寒中依旧挺拔的松柏,顽固不愿落下的柿子,枝丫被白雪压弯了腰,也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
相机将他人的生活琐事定格,网络让照片传播给更多的人观看。原来在同一个空间,另一个区域,人们是这样生活的。
摄影师不是因为爱走南闯北,才停停拍拍;而是热爱按下快门定格美好的感觉,才不间断的旅行、奔走。
拍下简单易行,画下费时费力,将其归为艺术、美术的范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思虑再三,勉强给予正名。
艺术不分贵贱,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体现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山河的秀丽,自然的壮美,都是好作品。
《论摄影》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