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二·七九】
高文端公之父嵩瞻都统,《赠弟斌》云:“与君一世为兄弟,今日相逢第二场。”想见勋贵家,国尔忘家之义。有《积翠轩诗集》。文端公属余为注释,编上、下两卷。
高文端,即高晋(1707—1778),字昭德,清朝大臣。凉州总兵高述明第四子、大学士高斌之侄、乾隆帝慧贤皇贵妃的堂兄弟。自知县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和漕运总督,为清乾隆时期的治河名臣。乾隆四十三年(1778)十二月病逝于治河工地,年71岁,赐祭葬,谥文端。高氏家族本是八旗汉军旗包衣,雍正十三年(1735)诏令出包衣、抬旗,入满洲镶黄旗,嘉庆二十二年(1817)奉旨,改姓高佳氏。
嵩瞻,实为东瞻(此处原书刊印错误),即高述明(生卒年不详),字东瞻,清代辽阳人。都虞司郎中兼佐领、参领高衍中之子,大学士高斌兄,大学士高晋父,官至凉州总兵。著有《积翠轩集》。
都统,官名。清代设八旗都统,为旗的最高长官。职掌一旗的户口、生产、教养和训练等。按:高述明一生的最高职务是凉州总兵。而总兵只领率一镇绿营兵,且受提督辖制。高述明的孙子书麟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前就任西安副都统,嘉庆四年(1799)任吏部尚书,兼正红旗汉军都统。或以孙子之荣获赠。
斌,指高斌(1683—1755),字右文,号东轩,奉天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人。乾隆慧贤皇贵妃的父亲,外戚,著名水利专家。高家原为汉族,为内务府包衣。其女受宠册为乾隆嫔妃后,抬入满洲镶黄旗。雍正元年(1723)起,高斌历任内务府主事、苏州织造、广东布政使、浙江布政使、雍正七年(1729)调江苏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江宁织造、江南河道总督,官至吏部尚书、直隶总督、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务。乾隆二十年(1755)三月,卒于任上,终年72岁。追授内大臣衔,谥号文定,命与靳辅、齐苏勒、嵇曾筠同祭于河神祠,入祀京师贤良祠。
《积翠轩诗集》,清代康、雍年间武将高述明遗稿,乾隆三年(1738)由其子高晋整理成册,未分卷,应初刻于乾隆四年。乾隆三十二年(1767),袁枚曾为之作注,分为上下两卷,后将之重刻。据各类书目记载,目前国内各大图书馆所藏皆为两卷本(或两册),且作“乾隆三年刻本”,这实际上是将袁枚注本误作初刻本。诗集中有不少边塞纪事诗,在一定程度上可与康熙末期的西藏史事对照而观,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