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刚过,雾霾就开始席卷而来。上午的时候,还有刺骨的冷风在脸上肆意地敲打,到了下午,风开始休息,雾气就在城市的高楼间到处穿行起来。手机上的天气情况开始显示不宜出行的黄色警告,并适时预报着几天后可能会发生在城市里的一场雨雪天气。
早上就出了门,挤完公交后又坐了三站的地铁。在人流川动的地下,从城市的一头到达了另一头。春节来临前的日子每天应该就会这样度过。
来到这个城市,这是第三个冬天,更寒冷成了这个快过去了一半的冬季的唯一感受。想起用三年时间才渐渐适应了的酷热的夏天,今年发现可能还需要慢慢习惯这里忽冷忽热的严寒,开始思索自己适应力原来这么不堪一击了。
每一年的轮回,冬天如同一个符号,也许比其他季节更容易在身心上留下印记。严寒是一件可以感同身受的事,而皑皑白雪更是一个印证冬天触手可及的存在。它是比在淡淡的春意里,肆意开放的花的芳香更容易让人记住的景象,是比炎热的夏季中的汗珠更容易喜欢的东西,也是比绵绵细雨的秋天庄严的场景。
可是寒冷总是让人生出痛苦的感觉。元旦的时候,父母从老家过来,在新房里计划着度过新奇的一个年初。不过暖气总是不温不火,徘徊在20度多一点的刻度上。看着他们在家里穿着厚实的棉衣走来走去,全身上下都是他们对新环境的不适与手足无措。父亲日益增加的白发在岁月里变的更加稀疏,苍老也日益写在母亲的脸上,这些都是我每次看到他们时最伤怀的事情。而在小县城里生活惯了的他们,面对诺大的城市,即便习惯一时,也或许不能习惯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现在的都市,功能看似确实越来越庞大,但是同样也变的更加复杂。在某些程度上,城市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父辈们不能理解也不能适应的环境。
手头的书已经翻过了一半,是一本散文集,名字叫《我的阿勒泰》,作者是李娟,一个在新疆哈萨克牧民区生活长大的汉族姑娘。从图书馆借到这本书,陆陆续续地插空阅读,很喜欢她简单又清彻的笔锋。汉族的生意人随着季节在牧区间漂泊的生活,她写得即真切又不失美好,尽管那样的生活看起来是那么清苦与颠簸。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会想起以前几次去到内蒙旅行的情节,想起草原和牧民的毡房,还有清水煮的羊肉和酥油茶。
空旷而又自由的草原,有马,有羊和牛。对于在城市里生活惯了的人,感觉日子简单又惬意。看这本书的时候,越发觉得城市简直就是牢笼。这让我更加怀念起小时的乡村生活,就如同我长久的怀念着小时候的冬天一样。但是,这个冬天只是寒冷,虽然夜晚也灯红酒绿,但是却让人没有向往,也没有期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