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婚姻育儿
做一个好妈妈,难吗?|跟着心理治疗大师学育儿 02

做一个好妈妈,难吗?|跟着心理治疗大师学育儿 02

作者: 何池荫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20:12 被阅读12次

    如果不允许你与身旁的另外一个人用语言沟通交流,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局促?尴尬?但如果这个人是你的恋人呢?哦~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与舒适。情到深处,语言反而是多余与苍白的。

    因为有爱,妈妈与宝宝之间也是一样的。

    我挑选了《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这本书,作为我们共读的第一本书,上一篇文章我介绍了全书和作者,以及引言部分,今天我们开始正文部分的阅读。(正文部分共有35章,但是每一章都不长。)

     01

    本书的第一章名为男人眼中的母亲们,它并不是像标题那样从男人的视角描述母亲的形象,而是讲述了作者本人,一个没有养育过孩子却一生都在与母婴打交道的男性,对母亲这个角色的理解。

    作为妈妈,如果想让小婴儿最终发育成既健康、独立,又合群的成年人,你要给他一个好的开始。这个好的开始就存在于你和宝宝天然的亲情关联当中,这种关联就是“爱”。只要你爱你的宝宝,他就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这话听起来像是一句废话,其实不然。

    温尼科特说的这种爱,是最天然的母爱,既有慷慨付出的一面,也有独占甚至讨厌的一面。爱恨本就是一体两面,妈妈会感觉到爱孩子,也会感觉到恨孩子,这都是正常的,是最自然的情感。

    从知道怀孕那天起,每个女人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期待孩子的会非常高兴,大概也伴随着一点担心,意外怀孕的会十分恼火,带着怨恨的情绪。

    但是无论怎样的开始,在漫长的孕期中,女人都会把关注点放在腹中的胎儿上,越来越相信,世界的中心就在她身体内部。这种出于母性本能的期待与关注,就是爱的开始。

    因此,当孩子出生后,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想要去照顾他。作为妈妈,你不是远远待在屋子的另一边,靠讲话来照顾宝宝的一切的。你亲力亲为的照顾着宝宝的身体,你清楚的知道怎样抱他他会更喜欢。你不需要说话,也不需要宝宝说话。温尼科特认为,照顾宝宝是妈妈天生就会做的事情,顺应天性去做就好了,就像小女孩都会玩洋娃娃一样无需理由。

    我觉得这里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当你知道你作为一个妈妈,已经把该做的事情都做的很好了,你才会有力量去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再任人摆布,这种独立与自信对母婴关系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二是要做真实的妈妈,无论是哪个专家告诉你应该怎样做,或是哪本育儿书上写了怎样对孩子好,如果不是你顺从本心的做法,那无论你做的怎样好都没有用,因为那一刻的你不是真实的你,孩子面对的是一个假妈妈。

    在温尼科特的眼中,所谓的好妈妈很简单,那就是一个疼爱孩子的女人,做着顺应本心的事情。

    但其实这种自然的前提,是这个妈妈自身在幼年时也被这样自然的母爱养育过。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一些新妈妈就是远远的待在屋子的另一边,靠讲话来照顾宝宝的。她们认为小婴儿早期需要的只是身体上的照顾,而这些照顾无需自己亲力亲为,有保姆,有妈妈婆婆来完成这些事情就够了。

    且不说是怎样的经历和教育让她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显然,宝宝不是这样认为的。宝宝需要身体上的照顾,但更多的,是充盈在这些照顾中的与妈妈的情感联结。

    在宝宝小的时候,我们新妈妈们常互相调侃,说自己是淹没在屎尿屁里了,但是,妈妈对宝宝的爱,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哺乳、洗澡、换尿布的过程中流淌的呀!这种母婴之间的亲情联结,才是儿童养育的精髓和本质。

    还有一些妈妈经常会说自己多么喜欢自己的孩子,“我是这么的关心他,给他买吃的玩的,我是很爱他的。”特别爱把这种话挂在嘴边的妈妈,往往没有多爱孩子,这样做是为了平衡她心里和孩子亲情联结比较少、比较弱的状态。

    虽然温尼科特说,母亲爱孩子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他特别指出,这种爱是不包含过分担心的,一个非常焦虑的母亲往往是因为自己没办法去承受想象里的担心,而反应在对待孩子的行为中。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会看到,对孩子过分担的本质是什么,那绝不是母爱原本的状态。

    02

    本书的第二章名为开始认识你的宝宝,听起来又不像什么有干货的标题,这就是温尼科特的风格,他并不热衷于大段的讲述理论,而是喜欢用最简单最易懂的词汇来讲述他的观点。

    你认识你的宝宝吗?

    照顾过孩子的人会发现,新生儿只有两个状态,哭和睡觉。因为对初生的小婴儿来说,子宫外的世界实在是太可怕了!饥饿寒冷这些在子宫内从没体会过的感觉都让他惊恐万分,出于本能反应,他只能大哭。而当他吃饱后,在一个舒适的温度下(比如母亲的怀抱里),他会满足的睡去。毕竟对新生儿来说,睡觉是抵御可怕的外部世界最好的方式了。

    因此,小宝宝实际上是交替处于两种状态中的,一种是被满足后相对平静的状态,一种是没有被满足时亢奋的状态。不仅仅是新生儿,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宝宝都是在这两种状态中无缝切换的。而作为妈妈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宝宝应对这种状态转换时的糟糕透顶的感受。这也是作者反复强调一个母亲要亲自照顾宝宝的原因,只有在日日夜夜的照料中,你才会比任何人都熟悉宝宝的状态以及他真正的需要。

    这里作者用了新妈妈最容易困惑的问题——哺乳——举了个例子。什么时候该喂奶?多长时间喂一次?新妈妈之所以对此有疑问,是因为有太多的人来指导她们应该怎样做,比如那个著名的三小时喂一次奶的观点。

    温尼科特说,小宝宝可没有一出生就在脖子上挂个闹钟,指示说:每三小时喂我一次!定时喂奶方便的只是妈妈或者护士保姆,对新生的宝宝来说,满足他想要吃奶时乳房就会出现,不想吃奶时乳房就会消失的幻想,他才能够专注的应对他自己的冲动和渴求,然后在平静状态的时候发觉乳房后面的妈妈,妈妈后面的房间,以及房间外面的大千世界。

    饥饿以及想满足饥饿的渴望对小婴儿来说是种多么可怕的感觉,我想你肯定已经忘记了,但是我相信如果你在生命的最初阶段经常处在这种状态中,那现在一定还有很多事情让你体验到这种恐怖的感受,虽然你不知道它来源于哪里。

    小婴儿也会被这种感觉吓到,可能表现为拒绝吃奶,躁动不安。这时妈妈的陪伴至关重要,当他在你提供的充满爱心和耐心的氛围中,慢慢适应和接纳两种状态的交替时,他才会放心踏实的把自己交给你。很显然,定时喂奶,或者只在喂奶时才把宝宝抱给妈妈,都是难以让宝宝安心的做法。

     因此,在这一章的最后,温尼科特写道:照顾和养育新生婴儿是一件全天候的工作,而能把这件事做好的也只有一个人,不可能是其他任何人,只能是宝宝的妈妈。

    看完有没有觉得,母亲虽然身负重责、但做起来好像也没那么复杂。好了,本次的共读就到这里,下一篇我们接着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一个好妈妈,难吗?|跟着心理治疗大师学育儿 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kx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