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潜力与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世界课程改革综合化的趋势,强调课程结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以体现时代精神的课程理念加以规范,试图厘清认识,纠正偏差,超越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
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其实质体现为:
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所获得的知识。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程超越以文化符号所表征的课程形态,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为核心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摒弃以抽象的文化知识积累为特征的认知方式,倡导依靠学生的亲身经历获得知识。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综合实践活动克服传统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剥离的事实,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努力想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回归。改变传统课程脱离儿童生活的局面,让儿童走出成人为他们预设的生活,过自己的有价值的生活。
关注学生的亲身实践
实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亲身实践即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生活,获得知识和智慧。学生的亲身实践能够“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关注学生的亲身实践预示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以身体、从身体、在身体上”完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潜力
重建课程观---弥合个体与课程的断裂
课程不再是静止的“跑道”,即需要贯彻的课程计划或需要遵循的教学指南,而是成为对个体生活经验的改造和建构,成为自我的“履历情境”,意即成为“在跑道上奔跑”的历程。综合实践活动所代表的是在教育情境中由师生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是师生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生命体验。综合实践活动所体现的课程转向有效地弥合了个体与课程之间的断裂,成为师生追求意义和价值、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重建教学观---弥合个体与教学的断裂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教学的范式转型。教学范式的转型还教学以生活世界之本源,使之充满生命的灵动和生活的诗意。其次,教学恢复了学生在知识结构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了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隔膜,使之以合作与对话的态度,以更具创意和开放的精神提升教学的品质。再次,教学摆脱了知识、纯粹理性对人的控制,防止了教学过程中人的异化。
重建学习观---弥合个体智力与人格发展的断裂
综合实践活动还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综合实践活动遂改变原有的单纯的认知学习,成为手-心-脑,实践-感知-思考以及身体-心理-灵魂等共同参与的整体学习。整体学习又称为深度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创造性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建立各种联系。学习方式与组织形式的改变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通过整体学习的倡导还融合、统一了学生的知识探索与精神建构,从而弥合了个体智力与人格发展的断裂,使生命的责任感与丰富性重新返回到学习活动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
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 流于技术的操作,缺乏整体的规划
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各项改革作整体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才能成为学校文化重建的契机,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文化的变革。
2、 与学科课程割裂,缺乏探究的深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习科目不是各负其责的关系,对待两者要作整体关注,不能将其简单对立。
3、 以事实研究为目标,缺乏价值的关照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探究事实和规律,更要注重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手段的价值关怀和伦理关照。
综合实践活动:含义、价值及其误区
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一种课程生成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分科主义课程,两者是基于两种不同的课程编制原理生成的。两种课程编制模式基于两种不同的学习观。“登山型”课程的学习观的最大特征,就在于打破了学习观的二元对立:具体与抽象、经验与概念、感性与理性、实践与理论的分割。学习者就是借助“学习”的这三种“对话性实践”---建构世界、建构人际关系、建构自身-----加以实现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智慧统整与知识统整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编制模式,是同“现代知识生产模式”相适应的。
自主的、合作的、充满人性的、与时俱进的知识建构者所需要的。毫无疑问,这种新型的课程生成模式将起到摧毁分科主义课程的“起爆剂”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不只是改变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它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追求“科学智慧”与“艺术智慧”的统整。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追求“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统整。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智慧的统整”与“知识的统整”,必须满足如下条件。第一,组织问题解决型教学。第二,直面由现实感的问题。第三,形成合作学习网络。
现代“知识生产模式”的系统研究为分科综合并举的课程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强势特征与若干误区
第1, 它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育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第二,它为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舞台。第三,它为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存在三种不良倾向,值得警惕:
其一,功利主义与精英主义取向。其二,只是注意与技能主义取向。其三,活动主义与体验主义倾向。
基础教育课程一旦实现了“分科与综合并举”的格局,最终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校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统整,”科学智慧“与”艺术智慧“的统整,有助于加速学校课程的特色化创造,从而真正实现我们所期望的素质教育课程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