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六)

《课程的逻辑》(六)

作者: 春秋文章 | 来源:发表于2018-02-06 20:27 被阅读0次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对一些重要的概念进行重建从而达到课程的创新。

一、“知识”概念的重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与外在世界进行社会互动,即个体与社会文化价值互动的结果。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兼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时至今日,学生对知识的习得大体经历了一下三个阶段:一是行为主义。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仅仅是接受现成的知识而已。教师借助赏罚来控制学生行为,学生是接受赏罚的被动学习者。二是认知主义。知识习得是掌握理解概念、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构成信息的过程。教师是知识习得的向导,学生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些。三是建构主义。知识习得是一种“参与通”与“文化实践”的过程,知识是由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学生通过适应与发展而逐渐建构起来的。教师是向导,是沟通实践的参与者。学生也是沟通实践的参与者,积极的知识构建着。

传统教学认为:学生犹如一张白纸,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书本知识是绝对不变的真理,学生接受即可。建构主义教学认为:知识习得是学习者的经验的理化和实用化,不是记忆事实:知识的习得不是被动的灌输,而是主动的建构:知识的习得是与他人互动的结果。建构主义的这些基本理论,构成了新课程的理论基础。

二、“学习”概念的重建:学习是通过经验,在行为、技能、能力、态度、性格、兴趣、知识、理解等方面产生持续变化的过程。学习即行为的变化。由关注外部行为到关注内部心里,再到关注人的心里与环境的互相作用;学习即意义的形成。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不是由外部“权威”赋予的,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学习者对于自己的认识制约着学习者的经验的意义;学习即生存的感悟。在学习中,在实质性思考和在外的行为之间还有感悟,感悟是同客观世界直接接触时的感觉,感悟意味着原先的解说图示被打破了;学习即智慧的对话。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独白”而应是“智慧的对话”,没有了对话,也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学习即文化性实践活动。学习都是文化实践的过程,课堂教学要形成三个纬度的实践过程。第一是形成认知性文化实践,第二是形成人际性文化实践,第三是形成存在性文化实践。

三、“课堂文化”的重建:传统教学是“灌输式”教学,新课程就是对灌输式教学的否定。课堂教学要降低“实体性学力”教育,相应重视“功能性学力”教育,课堂教学要让每位学生得到发展,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种种要素的复合体,也是种种过程的复合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交互主体”关系,而不是“主导主体”关系,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成为学习主体的“互动型学习环境”,最终培养学生人格的成长。

相关文章

  • 《课程的逻辑》(六)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对一些重要的概念进行重建从而达到课程的创新。 一、“知识”概念的重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与外在世界进...

  • 课程的逻辑(摘记六)

    6、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 一、“知识”概念的重建与课程创新 学习是学生建构他们自身对于客体的理解,即知识是由学习...

  • 《课程的逻辑》之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潜力与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世界课程改革综合化的趋势,强调课程结构,设置综合实践...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六

    本章旨在探讨“探究学习”的来龙去脉,梳理“探究学习”理论的发展背景、主要内涵及其教育价值。 一、探究学习产生...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六

    本章内容梳理探究学习理论的发展背景、主要内涵及其教育价值。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爆发的世...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六)

    探究学习论究竟如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深入实施?必要的学习时间在哪里?是分科推进探究学习还是综合课程推进探究...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六

    第五章:“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 一、从课程社会学看“学校知识” “应试竞争”扼杀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面对“高分低能...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六)

    第六章 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 什么是真正的“知识”?什么是有价值的“学习”?什么才是实现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

  • “课程的逻辑”观后感六

    学习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自身、学生老师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活动,钟老师就学习的特质是这样来描述的:学习即行为的变化,即意义...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六)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探究学习的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儿童自主地抓住自然地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dg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