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摘记六)

课程的逻辑(摘记六)

作者: 明媚如初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17:47 被阅读0次

6、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

一、“知识”概念的重建与课程创新

学习是学生建构他们自身对于客体的理解,即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

波兰尼认为:默会知识不同于明确知识,它不假言说,不可言喻,无法客观的编码或表征出来,却如影随形地跟着每一个人,成为形成个体知识意义的基础。

知识习得的研究经历三个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行为主义:教师是借助赏罚来控制学生行为的管理者,学生是接受赏罚的被动学习者。

第二个里程碑——认知主义:教师是信息处理的导向,而学生则是所提示信息的积极处理者,知识的建构者。

第三里程碑——建构主义:知识是由个体与社会互动及个人通过适应与发展而逐渐建构起来的。

新的“知识观”的课程创新:

第一、强调知识的经验基础。经验主义知识观:学生的知识习得,归根结底依附于学生自身的感官经验和生活方式。

第二、强调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需要把所应习得的知识跟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整和起来。

第三、强调知识的协同本质。协同:人际之间的多向的持续的沟通过程。

二、“学习”概念的重建与课程创新

(一)学习即行为的变化

情境认知论认为:学习者所获得的不是关于环境的认知结构,而是环境之中的活动方式(情境学习)

(二)学习即意义的形成

学习的个人意义:对于种种事物与观念的体现其自身特色的关系的发现,是借助学习者自身引出的。

(三)学习即存在的感悟

(四)知识即智慧的对话

(五)学习即文化性实践

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

①同教材与客体的对话,形成认知性(文化性)实践

②同他人对话,形成人际性(社会性)实践

③同自己对话,形成存在性(伦理性)实践

三、“课堂文化”的重建与课程

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能够使其成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应答性“互动型学习环境”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直接作用于应答性的“互动型学习环境”,是一种参与、尊重个性的“互动型学习环境。

相关文章

  • 课程的逻辑(摘记六)

    6、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 一、“知识”概念的重建与课程创新 学习是学生建构他们自身对于客体的理解,即知识是由学习...

  • 课程的逻辑(摘记五)

    5、“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 一、从课程社会学看“学校知识” 课程社会学:研究课程组织的结构性分配原理。揭示“学校知...

  • 课程的逻辑(摘记四)

    4、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 教育不仅仅是授与知识,而且在于训练并形成能力。 形式训练说:教育的目标不...

  • 课程的逻辑(摘记七)

    7、论“学科”与“学科统整” 一、学科与科学 学科:是旨在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从科学,技术,艺术的人类文化遗产中选...

  • 课程的逻辑(摘记九)

    9、探究学习与理科教学 要求一代新人具有“基础学力”,要求具有应付变化的适应能力,知变,处变,制变,创变。 探究学...

  • 课程的逻辑(摘记八)

    8、科学素养与理科素养 一、科学素养与理科素养 科学素养的六个范畴: •概念性知识 •科学的理智 •科学的伦...

  • 课程的逻辑(摘记六)----钟启泉著

    6、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 ☞王策三:重视知识的教育界——课程的本...

  • 课程的逻辑(摘记二~三)

    2 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选题贴近学生日常实践,富有儿童情趣...

  • 2018-05-10

    课程的逻辑(摘记二) 2 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 新课程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满足中小学教材出版基地推出的多套不同风格、有前...

  • 《课程的逻辑》(六)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对一些重要的概念进行重建从而达到课程的创新。 一、“知识”概念的重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与外在世界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摘记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dt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