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摘记六)

课程的逻辑(摘记六)

作者: 明媚如初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17:47 被阅读0次

    6、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

    一、“知识”概念的重建与课程创新

    学习是学生建构他们自身对于客体的理解,即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

    波兰尼认为:默会知识不同于明确知识,它不假言说,不可言喻,无法客观的编码或表征出来,却如影随形地跟着每一个人,成为形成个体知识意义的基础。

    知识习得的研究经历三个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行为主义:教师是借助赏罚来控制学生行为的管理者,学生是接受赏罚的被动学习者。

    第二个里程碑——认知主义:教师是信息处理的导向,而学生则是所提示信息的积极处理者,知识的建构者。

    第三里程碑——建构主义:知识是由个体与社会互动及个人通过适应与发展而逐渐建构起来的。

    新的“知识观”的课程创新:

    第一、强调知识的经验基础。经验主义知识观:学生的知识习得,归根结底依附于学生自身的感官经验和生活方式。

    第二、强调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需要把所应习得的知识跟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整和起来。

    第三、强调知识的协同本质。协同:人际之间的多向的持续的沟通过程。

    二、“学习”概念的重建与课程创新

    (一)学习即行为的变化

    情境认知论认为:学习者所获得的不是关于环境的认知结构,而是环境之中的活动方式(情境学习)

    (二)学习即意义的形成

    学习的个人意义:对于种种事物与观念的体现其自身特色的关系的发现,是借助学习者自身引出的。

    (三)学习即存在的感悟

    (四)知识即智慧的对话

    (五)学习即文化性实践

    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

    ①同教材与客体的对话,形成认知性(文化性)实践

    ②同他人对话,形成人际性(社会性)实践

    ③同自己对话,形成存在性(伦理性)实践

    三、“课堂文化”的重建与课程

    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能够使其成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应答性“互动型学习环境”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直接作用于应答性的“互动型学习环境”,是一种参与、尊重个性的“互动型学习环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摘记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dt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