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地处中国南方与北方衔接的过渡地带,气候条件有特色,饮食习惯融合南北方口味,说话用字更是别具一格。最为经典的一个“搞”字,就很值得八卦一番。
01.
〖新华汉语词典〗解释——搞:(1)做;干;办。(2)设法获得;弄到。(3)整治人。例词如:搞定、搞活、搞笑、搞法、搞鬼、搞好、搞垮、搞两面派、搞乱、搞平衡、搞卫生、搞小动作、搞脏、搞糟。
搞(gǎo ),是一个全国广泛使用的日常动词,我的家乡使用频率使用范围尤其广,男女老少脱口而出,每天不知要说多少次:
两人相约下棋,说出话来是"搞两盘"。胜者会得意洋洋:"还搞不搞?" 输者不服气就会说"搞就搞!就你那两下子, 不就趁我不注意巧赢嘛,我服你?来,再搞!"
朋友有事没事地想约着小聚一下喝个闲酒,就会问:周末有事吗?没事的话,咱们找个地方搞几杯吧?
两个人话不投机或者闹矛盾,就会剑拔弩张,一个说:咋的,想搞事?另一个说:你咋的,搞就搞,我还怕你不成?!
谁有个新车或啥稀罕物,在朋友们面前显摆显摆,会让朋友们:来来来,你也上去搞两圈试试溜不溜。
进入腊月,各家各户开始备年货过大年,互相之间少不得顺便一问,年货搞的差不多了吧?你都搞些什么好东西?
表示开展、做事情,几乎都会用到“搞”字。
搞笑的“搞”字被八卦02.
有资料研究,河南方言分布在河南省淮河干流北部的广大地区,在全省内又可根据淮河划出淮北方言和淮南方言。淮北方言即河南方言,比较普及。而淮南的信阳方言分布在信阳中东部的各县。信阳地区90%以上地区的方言都不属于河南话(中原官话),属于江淮官话向西南官话的过渡区。标准河南话是在郑州、开封话的基础上形成的。沿京广铁路地区,北至河北石家庄,南至驻马店,口音接近郑州话。尚有洛阳城市话,洛阳老城话,豫西山区话,豫东话,信阳话等。
在河南各方言区片中,与“搞”字有部分近义表达的字很多,仅所听到的就有:整、弄、揩、怼、治、置、挒、捩 、ér(只听其音,却不知道是哪个字。)等。
比如,看见不良现象,群众自发地对其发起控制,可以说“搞他”、“整他”、“弄他”、“治他”、“置他”、“怼他”、“揩他”、“挒他”、“捩他” 、“ér他”,等。
比如,酒席间,酒友互相敬酒要,会用“搞一圈”、“整一圈”、“弄一圈”、“治一圈”、“置一圈”、“怼一圈”、“揩一圈”、“挒一圈”、“捩一圈” 、“ér一圈”,等。
但是,整、弄、揩、怼、治、置、挒、捩 、ér等字只是在某些释义组词方面与“搞”字类似或者个别相同,并不是所有用“搞”字的词句都可以用这九个字替代使用,既便是可以替代使用的句子和词,其意境也不过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比如:“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一切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的人注定要失败”,等;
再比如:搞笑专题,搞企业,搞生产劳动竞赛运动,搞活市场经济,一定要搞核武器,当老板和当领导一样都得会搞平衡,美国为了独霸世界总是要在其他国家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方面搞鬼掣肘,等。
以上句子里的“搞”字,就不能用其他那几个字替代,包括所谓万能动词的“整”也不可以随意替代这些特殊语境中的“搞”字。否则不仅是词不达意,而且连念起来都很别扭。
整、弄、揩、怼、治、置、挒、捩 、ér等,每个字各有其特殊的适用语境宽度,很多语句里也不可以用“搞”字替代,否则依然是“张冠李戴”难以成立,比如:梅花三弄,不可以“梅花三搞”;揩别人的油,不可以“搞别人的油”;怼笔(出于怨恨的记载),不可以“搞笔”;捩眼(不顺眼;左右侧视;侧目而视),不可以“搞眼”;天下大治,,不可以“天下大搞”;... ... 。
号称万能动词的“整”,以及网络流行度极高的“怼”字也不可以随意替代其他几个动词的所有语境功能。
03.
动词“搞”,形声字,从手,高声。“搞”字的经典性,在于其字形组合与字义详细解释,所谓:提手旁加一个高字,不正是高手嘛!
只有高手才可以搞政治、搞学习活动、搞群众运动、搞国际贸易、搞合纵连横、搞里应外合、搞好春耕备播、搞好夏粮征收、搞好安全生产、搞好城市规划、搞好班子团结、搞好家庭生活等等,这样的一系列工作不用“搞”字,其他字是形与义都很难表达的。
信阳的“搞”字,既能登大雅之堂,也被民间日常惯用;既与全国有相通之意,又有很鲜明的个性特点。
自信地说,在同义或近义词中,我们的一个“搞”字是官民皆用,最能表达雅俗共赏、谐正兼佳的意境。
哈哈哈,这不是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疑吗?也罢,权当也是搞笑一把。
04.
我们的一个“搞”字,也闹出过不少的笑话和尴尬。
有一次外请专家进行项目鉴定评审会,所请的行业省内外专家都是外地人,语言沟通就闹出了大笑话。晚餐席间,主人与客人脱离了会场的严肃,互询家乡人文风俗等,气氛十分和谐。主人热情邀请客人起筷品菜,无非把酒言欢。期间上来一道新菜,主人的信阳话邀请客人:上新菜啦,来来来请搞一下,尝尝这道菜。话音刚落,众人正举筷子的同时,只听“啪”的一声,一位省城测试中心的年轻专家把筷子摔在餐桌上,怒眼圆睁一本正经地说:“我最讨厌你们这些当官的,吃饭时就爱说荤话!”
全桌人员都愣住了。来自北京的年长专家组长纳闷地问道:“谁说荤话啦?说的什么浑话?”那位年轻专家理直气壮地说“搞、搞、搞,搞什么搞?吃个饭还要搞!”
一听这话,众人哑然,在场的人已经听出来是闹误会了。主人意识到文化背景的差异需要适当解释,就心平气和地道:“您是外省人在咱省城工作,可能不了解我们信阳的语言特点,您误会了。说这个‘搞’字不是说荤话,这个‘搞’字使用的很普遍,我们这里的男女老少都讲。... ... ”
不同地域人员之间,由于文化背景差异而造成的误会很多,在所难免。
本地同学、同事、乡邻、朋友之间,不论男女,也会时不时地拿这个“搞”字搞笑互动一下。酒席间互称:来咱俩搞一下。娱乐间,打牌站席看客眼瞅着背门自荐道:你起来,让我搞一盘。凡此用语,不胜枚举,不懂此方言字特点的可能会邹眉头会斜蔑。本地人或习惯不以为然,或故意借题发挥哄堂大笑一番。
搞笑的“搞”字被八卦05.
“搞”字时常搞笑,“搞”字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动词,但是“搞”字似乎只有一个成语,而且基本鲜为人知,这本身似乎就是一个很搞笑的尴尬。
你若是能够很娴熟地运用“搞”字,那么你在台上讲大道理也会更加深入浅出,你也不愁在日常里充满幽默谐趣无穷。
这搞得真不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