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上了本周最后一节体育课,
老师讲解完复杂动作后,让我们回忆并自主练习,
对此引发了一点点思考。
学生们是如何记忆困难动作,
并按照顺序,精准完成。
学生又是如何在脑中处理复杂信息的。
其实,关于记忆困难动作不仅仅是在体育课上需要学习。
美术领域,绘画基本功的练习也是如此,
比如:怎么精准的掌握和记忆执笔方式练好排线?怎么正确的握笔摆臂姿势 有节奏擦拭画面?
因此,把开篇问题思想清楚,也许对美术教学或自我教育中有着现实意义。
那 我们是如何记忆困难动作的呢?
学习过程中,我们在接受“动作”时,会进行【感觉登记】,在大脑中进行【瞬间记录】
也就是按时序形成的“工作记忆”
1.什么叫【时序】?时:时间,序:顺序
时序放在这个语境的意思就是‘’ 动作——按顺序——完成‘’
2.什么叫【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也叫短期记忆。
只适合记录那些在当下十分重要的信息,存储信息的容量相对有限,且只能在短时间内被回忆起来。
为了长时间保存重要信息,当我们反复回忆相同的信息时
【工作记忆】便会被传输到按功能分区的大脑皮层成为【长期记忆】
即完成【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转换。
接着,【长期记忆】最终演变成为【肌肉记忆】,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和强化,使能够最终完成复杂的动作。
画了一张图方便大噶理解:
如图大体课时,
我们学习老师教授的一遍复杂肢体动作,这是一个【感觉登记】的过程,也形成了【短期记忆】
每次做完动作,老师都会让我们先主动回忆刚刚的动作(甚至反向动作),这就是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过程,
随后由个人强化练习到集体刻意练习,直至熟能生巧形成【肌肉记忆】。
OK,
回到美术教学上。(以排线为例)
实际上,很多老师仅仅感慨学生为什么不会基本的排线?就是“笨‘”,手不灵活。
我们不排除手指灵活的“天赋选手”,
但是,如果人人手抓灵活,需要老师干嘛。
练好排线,这是一个肌肉记忆的结果,确实需要学生自主的反复训练和强化。
但 熟不知学生连“练好排线”这个动作的完整精准的工作记忆都没有,
怎么进行接下来的刻意练习呢?
大多是美术教学者把学生排线练不熟练的原因,归结于学生刻意练习不够。甚至学生自己也是这么认为。
显然,我们发现了问题,那就是: 对于排线动作,我们跳过了完整的感觉登记,和短、长期记忆这个步骤。
而直接被要求:仅通过刻意练习达到结果。
说白了,还没学会走,却要求按照跑的速度到达终点。
还没学会走,却要求按照跑的速度到达终点。刻意练习什么?怎么刻意练习?很多美术教学爱好者没有给出答案。
那,大方向上,我们该怎么做呢?
还是以美术教学中“教学生练排线为例”:
笔尖到纸面,是由手对笔的控制决定的。
因此,手怎么“玩”笔(包括:执笔位置、腕部、拇指摆动力度、摆动节奏)都是需要老师详剖析及深入讲解的。
所以教学前的内容要做到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以免登记与当前学习无关的感觉。
在吸收完老师的讲解后,大脑中至少要有按时序形成的工作记忆简单来说,就是“大概知道的排线的怎么回事”。
然后自主回忆刚刚老师讲的步骤,形成一个短期记忆,以便日后练习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的强化调整。
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练基本排线的讲解都没有讲清楚,更别说学生的记忆的和刻意练习了。
幸运的是现在网络资源很丰富,比如:B站上,有老师会讲的明白。
比如:B站上的视频 无推广! 感兴趣自己观看。这篇文章不具体讲怎么画画。但是,绘画爱好者自学过程中,遇见了麻烦,弹幕上常常跳出:“眼睛看懂了,手不会”、 “我缺的是这一双手”。
看了上文,现在应该知道了,"眼睛看懂了”,这只是感觉登记的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会留有短期记忆。
而短期记忆,存储信息的容量相对有限,且只能在短时间内被回忆起来。
在这个阶段的自学者会有“我有已经学会的错觉“,然后直接跳过“主动回忆‘’这个步骤直接刻意练习。
正确步骤是:
(以绘画练习的排线练习为例)
准备好详细完整的学习资料(可以是视频、书籍、现场讲解的录音录像)
第一步
【感觉登记】:
集中注意力学,包括理解思路。
例如:认真观察老师是排线怎排线的,专注听老师讲解。
注意:不要沉迷于做笔记,做笔记只是把获取信息的路径转移到笔记本上。做笔记过程中容易和老师思路脱节,得不偿失。
第二步
【短期记忆】
能记住大概实操的过程,各个动作的时序。
例如:能够自己操作一遍从执笔到画出整齐排线的过程
第三步:
【长期记忆】
反复且准确的回忆整个动作中的各个卡点,注意事项。做到一段时间内不会忘记。
例如:每次在画排线的时候,都能清晰的回忆出来整个流程,每一个步骤的实操和注意事项都思路清晰.
第四步:
【肌肉记忆】
在建立长期记忆的基础之上,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可以做到自我审视,有准确的反馈,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强化,直到熟能生巧。
例如 :在建立长期记忆的基础之上,我发现我“上下方向排线”不会,那么理解上下方向排线的要点的是什么,进而在此基础上的大量练习,直到完全学会为止。
一般来讲,高纯度的理论,它剥离简化了实践的客观环境,是一种抽象的产物。
怎么克服?
还原实践。
刚刚聊到的“体育中的复杂动作的记忆和“绘画排线“的例子,
本质在聊如何学会一个东西?
其实,不论是实践类还是理论类的学习,
我们大方向都是一样的。(感觉登记—肌肉记忆)。
熟知记忆原理,比单纯的知道怎么学会技能 有意义的多。
好啦,这就是一节大体课引起的思考~
感谢你的注意力,希望对你有所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