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孝经•孝治章第八》之四

《孝经•孝治章第八》之四

作者: 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 来源:发表于2022-03-06 07:02 被阅读0次

朋友们好!今天继续学习《孝经•孝治章第八》。

下一句“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夫然”,如果能这样的话,那你的父母在世的时候,就可以得到最好的安养。“鬼享之”,是说父母死后还来继续享受子孙的祭祀。如果这样,天下就和平,灾害不会发生,人为的祸乱也不会爆发。

这里告诉我们如果像“明王、诸侯、卿大夫”那样孝道做到了极致,就会给家族带来祥和,给天下带来太平。

“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清皮锡瑞《孝经郑注疏》上说:“养则至其乐,故亲安之”“祭则至其严,故鬼享之”,这是用《孝经•纪孝行章第十》的内容做了补充。

“故生则亲安之,”就是父母在世的时候,让他们心安。《礼记•祭义》中说:“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意思是要做到赡养父母是可以的,但是要做到发自内心的对父母恭敬,就很难了;要做到恭敬,也还是可能的,但是作为子女,能做到让父母安心,就是难上加难了。

为什么会难呢?因为我们内心很少装着父母。昔者“明王”就不难,因为他心心念念想着“事其先王”。如果我们依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大概穷其一生也难有改善。只有跟着老师引导,深入经典学习,效学圣人,我们的生命才有希望得到改善。如果不学习,又有多少人知道,让父母安心应该是我们一生的功课。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做父母的怎么才安心呢?看到儿女和睦,家庭和谐,德行好,身体好,学业好,事业好。所以,这些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其实有一本最佳的指导教材,就是《弟子规》:“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每一句都有孝的内涵在其中,都可以让父母安心。

下面“祭则鬼享之”是对“故生则亲安之”的承接,这里的“鬼”是专指父母祖宗的灵魂。父母死后如何能安享祭祀呢?“祭则至其严,故鬼享之”。对于祭祀,古人是特别恭敬严谨,制定有严谨的祭礼。

《礼记•祭义》记载:孝子将要举行祭祀,所有的事项一定要提前考虑周全;一切物品都要置办齐备;准备祭礼时,心中不可有杂念;祭祀前要进行斋戒、沐浴,穿上祭祀的礼服;进献祭品时的神情诚恳而专注。正如《论语•八佾篇》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学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对儒家关于鬼神以及死亡的看法感兴趣。到底在孔子的观念里,鬼神是否存在呢?孔子又是怎样看待“死亡”的呢?这里我们就顺便提一下。不只是我们感兴趣,孔子的弟子也想知道。《论语·先进篇》子路曾问孔子如何事奉鬼神。孔子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侍奉人还没有学会呢,怎么能侍奉好鬼神呢?孔子看起来是不打算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子路还是不甘心,又继续问老师:“敢问死”老师您如何看待死的呢?孔子还是没有正面回答:“未知生,焉知死?”活着的事情还没有搞明白呢,怎么会搞得清死后的事呢?孔子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是这两句看似搪塞的话依然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第一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说明事人和事鬼,是有次第的,先有父母在世,好好孝养,让父母安心;然后才有父母不在世,你至诚恭敬地去祭奠他们,他们才能安享子孙的祭祀。如果在世的时候,都没有照顾好,父母死了会怎样?死不瞑目。如果真的在天有灵,又怎么能安享你们的祭祀呢?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父母在世的时候,不闻不问,不尽人子之本分,等父母过世了,毫无悲戚之情,却去大张旗鼓地操办葬礼,实在是有悖人伦之礼!

第二句话:“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看起来没有回答子路的问题,实际上还是传递了对待“死”的看法,死的学问比生的学问还要大,如果“生”的学问没搞明白,“死”的学问就无法进入。

再来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因为明王孝治天下,诸侯以孝治国,卿大夫以孝治家,所以得到了天下和平的盛世出现:上下无怨,天灾不生,人祸也不作。钟茂森博士《孝经简讲》里说,这里有因果的层次,因为“孝治”,然后有“父母心安”,“父母心安,孝道才可以真正帮助构建和谐世界”。这样理解层次就更清晰了。这里我们可能还有一个疑问,天下太平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人与人的和谐,祸乱不作;二是天地自然的灾害不生。人心的和平可以让祸乱不作,我们可以理解,《孝经郑注疏》说:“君惠、臣忠、父慈、子孝,是以祸乱无缘得起也。”但很多天灾好像不是人为的,也可以做到不生吗?表面看来,好像天灾跟人没有直接的关系,其实不然。如果究其根源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天灾都和人的行为相关。我们看,地球变暖、地震、海啸、空气污染,哪一样不是人类自己的造作?《中庸》里讲:“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说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如果不遵循圣贤的做法,灾祸一定会来。今年全球的新冠疫情,看起来是自然界偶然传播给人的一种病毒,死亡人数触目惊心,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疫情传播还处于上升趋势,造成的影响可谓史无前例。可是为什么中国可以控制住,把疫情危害降到最低,其他国家就很难做到呢?谁又敢说,如此深重的灾难不是人祸呢?现在整个世界都不照着古人的方法去做,无节制地消耗资源,砍伐森林,嗜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这些都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怎能不引起灾害呢?!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继续学习《孝治章第八》。

(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思考题

1.“故生则亲安之,”能让父母心安,为什么是难上加难?

因为我们内心很少装着父母。昔者“明王”就不难,因为他心心念念想着“事其先王”。如果我们依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大概穷其一生也难有改善。只有跟着老师引导,深入经典学习,效学圣人,我们的生命才有希望得到改善。如果不学习,又有多少人知道,让父母安心应该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2.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做父母的怎么才安心呢?

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做父母的怎么才安心呢?看到儿女和睦,家庭和谐,德行好,身体好,学业好,事业好。所以,这些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其实有一本最佳的指导教材,就是《弟子规》:“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每一句都有孝的内涵在其中,都可以让父母安心。

相关文章

  • 《孝经·孝治章第八》第五

    朋友们好!今天学习《孝经·孝治章第八》最后一部分。“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这是一个总结语。圣明的天子,以孝治...

  • 🎧《孝经》孝治章第八 | 儿童诵读

    孝经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

  • 《孝经•孝治章第八》之二

    朋友们好!今天继续学习《孝经•孝治章第八》。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一句“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

  • 《孝经•孝治章第八》之四

    朋友们好!今天继续学习《孝经•孝治章第八》。 下一句“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

  • 孝经——孝治章第八

    孝治章第八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

  • 孝经 孝治章 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

  • 🎧《孝经》圣治章第九 | 儿童诵读

    孝经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 读《孝经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 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 、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 以事其先王。治国者,...

  • 【读经典·说孝】08

    孝治章第八 【本章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

  • 《孝经•孝治章第八》之三

    朋友们好!今天继续学习《孝经•孝治章第八》。 昨天学习了:“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孝经•孝治章第八》之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yi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