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年里,我无数次给学生们讲解两个易混词,lonely(孤独的)和alone(独自一人的)。而我最喜欢用的一个例句是,I am alone, but I am not lonely.(我独自一人,但我并不孤独。)事实上,每次用这个句子,我都是在说自己。我甚至以此自豪,我独身一人,却不为孤独烦恼。
读过很多关于学会独处和面对孤独的书籍。孤独向来是沉重的话题,可我却没有在书页里读出艰涩。于是,我更加确定,自己对孤独免疫。
直到前两天,我在书里读到这样一段话。
“社会学家Robert S. Weiss(罗伯特·维斯)深入分析孤独已是20世纪中后期的事。他认为,人的性格决定了使人感觉孤独的原因,但不同人的孤独情绪里有着相同的成分,它们是焦虑、害羞、悲伤、猜忌与自卑。”
我惊讶地发现,我低落的情绪里有着和孤独雷同的成分。我终于意识到,原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读懂孤独。
我喜欢独处,即使在隔离的情况下,我也并没有因为独自一人的状态苦恼。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同时在与孤独和平共处。事实上,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享受的一个人的生活只不过是一种物理状态,一种有意识地拉开与他人的距离。这种物理距离并没有真正隔断我与外界的联系。所以,我享受的只不过是有距离的独处和一定距离之外的静静观察。
这一段距离让我成为了一个安静的观察者,所以即使我看起来似乎游离在生活之外,但我每天看到的人与事,不管好或坏,都会让我的脑子不停歇地处理这些杂乱的信息。即使思绪没有乱飞,我也有很多很多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工作、兼职、学习、读书。
其实,我脑袋里这么多这么多的思绪和情绪里一直都混杂着孤独。只是,我一直没腾出时间耐心地把它从乱麻中剥离出来。
还有,我想,对于孤独,我一直有着肤浅且可笑的理解。我固执地认为,孤独是害怕独自一人的胆怯和无助。我觉得自己比那坚强。或许,就像很多人误解自闭症是讨厌与人靠近一样,我们都只看到了自己想要理解的样子。
其实,孤独或自闭,都只不过是一块触目的标牌,树立在一个个深不见底的洞口,警告世人,跌下去就是深渊。
可是,不管愿不愿意承认,独自一人或是人群拥簇都无法改变越来越多人跌进孤独的深渊的宿命。有人甚至预言,孤独或许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不治之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