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坐不住,写作业拖拖拉拉,家长不催从来不会主动学习,辅导班没少上,成绩还是不理想,经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玩起来就忘了时间... ...一提到孩子的学习,家长们马上就会想到很多自家孩子学习时的场景。其实这些让家长头疼不已的问题,都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根源是孩子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方法、学习的韧性!
本书作者凌笑妮,是两个孩子的海淀妈妈,青少年学习力指导师,曾就职于中科院研究所,8年儿童教育实战经验,10年中科院硕博教育经验。曾在中科院幼儿园、清华附小、海淀众多社区做过上百场家庭教育讲座,帮助上万家庭解决教育升学难题。
在《自律的孩子成学霸》这本书中,凌笑妮老师把脑科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好好学习的底层逻辑,并掌握科学的培养方法,由之前的逼孩子学,转变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学习高手。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占肖卫、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任全红、北京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杨雪飞、3000万粉丝知识博主秋叶大叔等多位知名大咖推荐!
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实用的建议,向家长们展示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从时间管理、目标设定到自我约束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它强调了自律不仅仅是一种品德,更是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著名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曾说过:“自律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懂得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这与本书的观点不谋而合,进一步强调了自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学习韧性,是每一位父母都关心的问题。作为一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学习。最近读了《自律的孩子成学霸》这本书之后,深受启发。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本书,让孩子先从爱上学习开始,再去做长远规划,让孩子的学习有后劲。
1,让孩子专心听讲并不难
“老师讲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抬头看老师,不要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这样的叮嘱你有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说过?
作者在书中提出:上课分心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不是孩子的错!只有客观看待这个事实,我们才能心平气和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什么说上课分心不是孩子的错呢?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本能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属于人的生存状态,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就会去追求更高级的需求,进入发展状态。现在,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生存状态的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但对于爱和尊重的需求却常常被忽视。
1.1上课分心不是孩子的错
孩子们不会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决定不专心听讲,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都渴望取得好成绩,获得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爱和尊重。那为什么学着学着就开始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不断了呢?
成成是一名二年级的学生,他的班主任多次向家长反应,课堂上成成总是坐不住,爱做小动作,跟周围同学说话。其实成成知道自己的行为违反了课堂纪律,但他上课时候就是没办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无法按课堂要求乖乖坐好。
但是成成又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同学们的接纳,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通过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比如做小动作,或者找同桌说话。年仅七岁的成成只知道上课需要专心听讲,却不知道自己由于缺乏方法,所以做不到专心听讲,就只能按自己能做到的方式去做了。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恰是需要帮助的孩子!”成成在课堂上的不恰当行为,实际上是他发出的求救信号:我想要专心听讲,可是做不到。如果老师和家长能够察觉到这一点,而不是给孩子定性为“不懂事、不爱学习”,才能找到孩子专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有的放矢的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
很多父母有这样的疑虑:我家孩子都上小学高年级了,现在才开始给他训练专注力,是不是太晚了,还管用吗?
科学研究表明,3-6周岁幼儿阶段,是孩子专注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7-12周岁小学阶段,则是孩子专注力培养和提升的关键时期。
1.2测一测:孩子课堂专注力的真实情况
一提到专注力,很多家长会想到舒尔特方格,我自己也曾买过舒尔特方格的书来给女儿做训练,但实际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直到读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对专注力提升存在误解。
孩子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主要分两种原因,视知觉能力弱,或者听知觉能力弱。
舒尔特方格是提升视知觉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但对于听知觉能力弱的孩子却起不到提升作用。就像我们开车一样,如果方向不对,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开越远。所以要提升孩子的专注力,首先要分清楚孩子专注力差是由哪种原因导致的,再对症下药。
视知觉能力,是指将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再由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以及它们的组合图形。成成能够迅速找出所有的三角形和正方形,而西西则花费了较长时间,这就显示出了他们在视觉能力上的差异。
视知觉能力弱的典型行为表现:
①辨别拼音“b一p”“d一q”“t一f”等存在困难,比如分不清、写颠倒。
②辨别汉字中的形近字“人一入一八”“手一毛”“田一由一甲”等有困难,比如分不清或写颠倒,高年级的孩子则分不清更复杂的字。
③分不清“田”字格的左右、上下方位。
④经常会将数字6和9以及2和5等认反。
⑤数学竖式对齐时经常出错,但视力绝对没有问题。
⑥写数字时左右颠倒、混淆,如9+9=81,心里想写18,也确实是先写1,后写8,但书写位置颠倒了。
⑦上课看黑板的时间很短,注意力涣散。
⑧以扫视的方法看图形,观察不细致,看时间长了会不耐烦。
⑨认真看完七巧板指示样板图后,无法准确将图形再现。
⑩观察图形不仔细,不能按照正确答案找出对应的数量。比如,下图所示中隐藏着4只蝴蝶,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
对6~12岁的小学生来说,以上10种典型表现存在0~1种,说明视知觉能力很好;存在2~4种,说明视知觉能力一般;如果存在4种以上,则说明视知觉能力需要提高。
听知觉能力弱的典型行为表现:
①充耳不闻,家长说的话通常“左耳进,右耳出”。
②平时和别人讲话时很少有目光交流,严重的甚至眼神飘忽不定,不敢与别人对视。
③听别人讲解时显出不耐烦的样子或者东张西望,常常不等别人说完话就打断。
④上课时听不了几句就开始走神儿,做小动作,常因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比如窗外的鸟叫声。
⑤听力正常,但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时,常常听漏听错。
⑥回答问题时,常常答非所问,甚至连老师提出的是什么问题也搞不清楚。
⑦写作业时,听到咳嗽、走路的声音便会分神。
⑧唱歌总跑调,对高低音不敏感。
⑨语言组织能力差,描述事情时内容重复,缺少逻辑,经常语无伦次。
⑩写出的作文简单枯燥,结构不完整,语句顺序 混乱。
与视知觉测验一样,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存在以上10种典型表现中的0~1种,说明听知觉能力很好;存在2~4种,说明听知觉能力一般;如果存在4种以上,则说明听知觉能力需要提高。
1.3提升孩子课堂专注力的6种方法
通过上面的测验,我们找到了自己孩子专注力的问题,接下来就对症下药,用六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孩子提升专注力。
首先介绍的是视知觉能力训练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舒尔特方格。让孩子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指读表格中25个打乱顺序的数字,从而提高视知觉能力的训练方法。
方法二:走迷宫法。通过锻炼孩子对空间方位的感知力,来提升视知觉能力的一种方法。市面上有各种类型的走迷宫练习册,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当前水平,选择相应的难度进行练习。
舒尔特方格和走迷宫法,对锻炼视知觉能力十分有效,但对听知觉能力弱的孩子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小学课堂大多数的时间是老师讲解,学生上课主要是听的过程,所以能不能专心听讲、能听进多少、能否听得懂,就直接决定了孩子们的成绩。
接着来介绍训练听知觉能力的四种方法:
方法一:绕口令练习。绕口令可以强化大脑语言运动中枢、语言运动器官、听觉反馈直接的配合。刚开始练习的时候,速度要慢,以发音准确为主。
方法二:你来说,我来做。家长发出一系列指令,孩子做动作。比如,请孩子把右手举起来、闭上左眼等。家长可以通过改变指令方式或难度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方法三:造句与语句扩充。通过锻炼孩子听取与运用线性语言符号的能力,来提升孩子的听知觉能力。家长先给出一个词语,孩子来造句,然后家长和孩子一起逐步扩充句子,让孩子能听取和说出越来越长、词语越来越丰富的句子。
方法四:听故事并复述。家长讲一个故事,事先提醒孩子注意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讲完后让孩子将故事情节按顺序简单复述。先从简单的故事开始,家长可以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首先发生了什么?接下来如何了?”之类的问题来引导,从而锻炼孩子将所学知识有系统、有逻辑、有组织地记忆。
需要提醒的是,在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孩子用玩游戏轻松的心态进行,千万不要当成任务去完成。因为任务使人抗拒,游戏则让人快乐和放松。
2
用对方法,孩子自己就能写好作业
孩子学习好的秘密不在于“头悬梁、锥刺股”,而在于“会学习”,只要方法用的对,家长不用催,孩子自己就能把作业好好完成。
2.1像玩游戏一样写作业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反应孩子玩手机游戏上瘾,尤其是周末在家,经常抱着手机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在我们辅导班上,也会经常看到孩子“挂羊头卖狗肉”,把手机藏在桌洞里偷偷玩。
理性上,孩子知道应该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但感性上,却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既然游戏会让孩子们如此着迷,那能不能让写作业游戏化呢?
在游戏的设计中,有4个吸引人的要素:充满新鲜感的开端;打怪升级过程中没有批评,无压力;任务有分级,每一级别的小挑战都比较容易实现;任务完成后及时奖励。根据游戏激发玩家兴趣的要素设计,作者总结出了让孩子爱上写作业的“黄金三部曲”。将游戏中…
第一步,迫不及待的开始:设置有吸引力的开头。
第二步,一心一意的过程:拆解作业任务。
第三步,母慈子孝的结束:及时肯定孩子。
在我们小学部晚辅导班的课堂上,班主任老师把写作业换成“小园丁变身”,把找错纠错换成了“园丁捉虫子”,把不同科目不同难度的作业拆分为一个个小关卡,让小园丁们自己过关升级,整个晚辅导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给作业改个名字,换个方式进行,增加了新鲜感和趣味性,吸引孩子迫不及待地开始任务。
2.2学会制定计划,孩子独立高效完成作业
在孩子有写作业的意愿之后,我们要趁热打铁进一步教给他们具体的技能:时间管理和制定计划的技能。它们是保证孩子独立、高效完成作业的左膀右臂,这两种能力需要一起抓。
有时候孩子写作业拖延,并不是不想写,而是因为面对多项作业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在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技能方面,美美妈妈分享了一个实用的小方法。
step1: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时间感知力
美美妈妈在客厅墙上贴了一张12个月的日历表,跟美美一起把一家四口人的生日、春节、儿童节、圣诞节等几个美美期待收到礼物的日子找了出来,并在上面用小红花做了标记,每过一个就在上面划掉一朵小红花,让美美能够直观地“看见”时间。
放学回家或者周末在家,妈妈会经常问美美:“你今天都有哪些事情需要做呀?”“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这样一来,美美在妈妈的引导下开始尝试安排自己的时间,时间观念开始变强了。
step2:锻炼孩子恰当估算时间的能力
在每天上学的路上,妈妈经常这样跟美美聊天:“从咱们家到学校大概需要15分钟。”或者出门前会问:“你猜今天咱们到学校需要几分钟?”到了学校门口,妈妈会说:“哇,今天只用了12分钟”。这样美美便理解了时间的含义,以及时间和事情之间的关系,锻炼了美美估算时间的能力。
step3:教给孩子时间管理的具体方法
在美美有了时间观念,也能为每件事估算时间了之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时间管理方法训练了。
美美在妈妈的引导下,前后使用了吞青蛙法、番茄钟法、时间饼图法和列清单法。在这些时间管理方法的实际使用之后,美美和妈妈都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时间饼图法。
第一步,妈妈陪美美记录每天活动的详细时间;第二步,一起把记录制作成时间饼图;第三步,跟美美建立约定,明确执行的时间。然后按照这个步骤进行训练并跟进执行。
在这个训练刚刚实施的时候,家长要对孩子保持关注并给予及时鼓励,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大多数孩子在培养某项技能,或提升某种能力的时候,需要付出大量的耐心和努力,很容易放弃。
时间管理也包括为一个任务制定实施计划和时间期限,所以美美妈妈在培养美美时间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在培养她制定计划的能力。时间管理和计划制定二者不可分离。
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孩子制定计划的能力呢?
step1: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制定计划和事情优先级的意识
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一样,得先让孩子意识到学习需要有计划才行。美美的妈妈在生活中经常说“让我们制定计划”之类的话,来培养孩子制定计划的观念;用“你认为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做完作业,就可以先玩一会儿了”这一类的话,来强化孩子重要的事优先做的意识,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参与计划的过程,多问问孩子:“你需要先做什么?然后呢?”。
step2:教孩子制定计划的方法,让他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美美班里要举行“金话筒”演讲活动,时间是两周后,妈妈陪美美一起制定了参加这次演讲活动的准备步骤。
第一步,确定主题。妈妈问美美要想讲什么,美美经过自己的思考后告诉妈妈,讲“抗美援朝”。
第二步,明确实施步骤。妈妈和美美一起讨论,美美负责记录,最终确定了实施步骤:列大纲——收集素材——制作PPT——准备演讲稿——反复排练——上台演讲。
第三步,确定每一步的完成期限并跟进执行。在这一步的时候,每当美美感到没有信心了,妈妈便会及时鼓励,以确保美美能按照计划顺利完成演讲,体会到计划带来的好处。
在完成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做的不完美的地方,耐心支持并给予鼓励。
3
管理好情绪,让孩子爱上学习
管理好情绪,对于学习也非常重要。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容易产生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这些情绪,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管理。
书中介绍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儿童情绪管理方法——心理学大师约翰·戈特曼提出的儿童情绪管理5步法:第1步,察觉孩子的情绪;第2步,把握让孩子成长的好机会;第3步,倾听并认可孩子;第4步,帮助孩子表达情绪;第5步划定界限,解决问题。
我把这个方法推荐给了辅导班中几位学生的家长,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几位家长都表示,这个方法对引导孩子的情绪管理确实非常有效。
琳琳是一个四年级女生,学习成绩优秀,对自己要求也比较严格。前不久在一次学校演讲比赛中没有获奖,放学回家之后不跟家人讲话,默默走进自己的房间。这时,家长敏锐地察觉到孩子正处于难过和失落的情绪之中。这是5个关键步骤的第1步:察觉孩子的情绪。
接下来,琳琳妈妈是这样对孩子沟通的:“宝贝,这次演讲比赛没有获奖让你不开心了吧?但这其实是一个让你变得更优秀的好机会哦。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成长,我们可以从这次比赛中吸取教训,下次做得更好。”这是第2步:把握让孩子成长的好机会。
第3步,倾听并认可孩子。琳琳说:“可是我准备了好久,还是没有得奖,我好难过。” 妈妈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心声,然后回应:“我知道你为了这次比赛付出了很多努力,没有得奖确实会让人难过,你的感受是正常的,妈妈理解你。”
琳琳妈妈继续引导,说:“那你现在心里具体是什么感觉呢?是失望、伤心还是别的?” 这里妈妈是在帮助琳琳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的情绪,也让琳琳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关注和理解。
最后,引导孩子回到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上来,要让孩子知道,难过是可以的,但不能一直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妈妈和琳琳一起分析了比赛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演讲的语速是不是太快了,或者表情是不是不够自然。然后一起制定了改进的计划,为下一次比赛做好准备。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悲伤、忌妒、郁闷等情绪不会因为我们说一句“好了,别哭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或“你怎么这么爱哭”就消失不见,相反,这会让孩子对自己的真实感受产生自我怀疑,甚至丧失自尊心。
如果我们学会用儿童情绪管理5步法,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他用正确方法表达情绪,然后跟他一起划定界限,明确目标,制定方案,不仅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还会帮助他培养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让自己从裹挟着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将精力聚焦在学习以及解决问题上。
4
提升学习效率
当孩子能够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时,便为开启新的成长篇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让我们从管理情绪迈向提高学习效率的征程,一同探索如何帮助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更加高效地前行。
家长从孩子进入小学开始,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怎么给孩子选合适的练习题?因为如果选错了练习题目,孩子再怎么刷题都无法提高成绩。
美国密歇根商学院教授诺尔·迪奇创立的“三区学习理论”指出,不同难度知识的学习给孩子带来的压力不同,根据压力强度的大小,将学习分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三个区域。
最内层的“舒适区”是指过于简单的练习,在这个区域里孩子针对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题目进行练习,比如三年级的孩子做一二年级的练习题,感觉轻松自在、没有压力,但也不会有明显的成长和进步。
最外层的“恐慌区”是指练习难度超出孩子能力,比如一年级的孩子,逻辑推理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就学习三年级的奥数推理题。在这个区域中,孩子会感到极大的压力和焦虑,可能会产生逃避心理,甚至自暴自弃,比在“舒适区”更可怕。
中间的“学习区”是指在老师和家长的讲解或答案分析等外部帮助下,孩子可以顺利完成,是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区域。当孩子勇敢地踏入学习区,他们会面临一些困难,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实现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
清楚了三个学习区之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学习区练习题的难度标准是什么呢?《刻意练习》这本书给出了答案,85%的旧知识+15%的新知识,稍高于孩子当下水平,即为孩子的学习区。按照这个原则为孩子选择练习题,既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又能激发他全身心投入学习、挑战难题的欲望,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提升。
5
提高思维能力,给学习装上“第二大脑”
然而,仅仅有学习效率的提升还不够,思维能力如同学习的引擎,能够推动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更深入地探索。
香奈儿前全球CEO莫林·希凯说:“深度思考前的盲目勤奋,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徒劳。”对于成年人,思考的深度决定了人生的宽度;对于孩子,思维能力决定了他的学习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孩子说话做事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几句话就能讲清楚重点;有的孩子说话颠三倒四,车轱辘话来回说,讲了半天也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好在,孩子的先天思维能力虽然有差别,但都可以通过后天锻炼得以提升。
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白宫“结束成绩差距”项目发起人达娜·萨斯金德博士提出了“3000万词汇倡议”,该项目的效果已经在芝加哥人口群体中得到验证。他们把这个方法称作3T原则,既共情关注、充分交流、轮流谈话。
把3T原则落实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中,就是在日常跟孩子的互动中用倾听、复述、启发式提问这3个步骤来进行引导。这3个步骤既可以依次使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单独使用。
1.倾听。当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肯认真倾听他们的话语、想法和感受至关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空间,既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又能帮助孩子积累语音表达经验。通过倾听,我们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兴趣点以及困惑之处,为后续的引导奠定基础。
2.复述。在亲子对话中,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大人的耐心倾听呢?简单有效的方法是重复孩子的话。将孩子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这不仅可以确认家长是否准确理解了孩子的意思,还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专注。同时,复述也有助于孩子进一步整理自己的思路,加深对所表达内容的理解。
3.启发式提问。在孩子表达完后,家长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孩子深入思考。例如,当孩子讲述一件事情时,家长可以问 “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倾听、复述、启发式提问这三个步骤的循环运用,我们可以在日常与孩子的互动中逐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善于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
6
父母放手,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当我们引领孩子在学习的旅程中前行至此,便来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 —— 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并非是一个轻松的转变,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极具诱惑力的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的干扰,让孩子从依赖他人的督促到主动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是一段充满挑战的全新征程。
书中所说的放手,并不是让父母一下子什么都不管,在完全放手之前,首先要保证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有学习目标,然后家长才一步一步地退出孩子的学习陪伴。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自我意识会逐渐增强,他们会从各种角度去思考学习的目标和人生的追求。这时候,如果没有学习目标,孩子会对现状和未来感到迷茫,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而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著名球星科比·布莱恩特曾说过:“成为最伟大的球员之一,是我持之以恒的内在渴望,我的训练从不需要任何外部力量的刺激。”
为了让孩子的学习更加独立,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说话技巧:第一步,客观描述;第二步,表达感受或建议;第三步,总结或表达期待。
比如孩子在做作业时总是分心,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发呆,我们可以这样说:“宝贝,妈妈看到你在做作业的时候,玩了好几次橡皮,还发了一会儿呆,作业进度有点慢哦。” 这里只是陈述看到的事实,不带有批评的语气。“妈妈有点担心你的作业完成不了,这样明天交作业的时候可能会很着急。你可以试试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十分钟完成一道题,这样会更有效率。” 这里是家长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影响,同时给出具体的建议帮助孩子改进。“宝贝,妈妈相信你有能力管理好自己做作业的时间,以后可以更加专注,高效地完成作业。” 最后是总结谈话内容,并表达对孩子的期待,给予孩子信心和动力去变得更加独立。
家长在平时跟孩子的交流中,不一定必须按照这三步,只要记住看到孩子的努力过程,并描述事实,表达感想或建议,就可以让孩子的学习越来越独立了。
7
科学制定学习目标,孩子坚韧且有韧性
当孩子学会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他们便踏上了成长的新台阶。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引领孩子从对学习负责迈向像奥运冠军一样对待学习,开启本书最后一章 —— 让孩子对待学习,向奥运冠军一样坚韧且有耐性。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曾做过一个研究,针对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领域经过10多年的研究发现,除了体育外,决定人们取得杰出成就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而天赋的影响极少。换句话说,成绩优秀是努力学习的结果,并不是靠某些天生的基因。.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看到并相信:持续努力比天赋更重要!认为“天赋决定成绩”的孩子往往感受不到学习的意义,他们害怕失败,不愿挑战困难,学习三分钟热血。而相信努力决定论的孩子,比相信天赋决定论的孩子,在学习方法和考试成绩等各个方面都要优秀。
以下这四种方法可以培养孩子树立目标的过程:
①给孩子提供信息,拓展认知。比如带孩子到职业体验机构进行职业体验、带孩子参观自己的工作场所。孩子有时候不会设定目标,很可能是因为经历不足导致的“认识不足”。而没有认知的事情,就很难被设为目标。
②带孩子参观理想的大学、高中和初中,激发孩子的目标感。为了进入这些学校,现在应该做什么呢?引导孩子规划出一条实现目标的学习路径。
③跟别的孩子聊聊理想,多途径激发孩子的目标感。
④创造机会与孩子聊聊目标及实施计划。在帮孩子确立目标的过程中,父母只需静静地等待目标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适时找机会聊一聊孩子实施目标的计划,及时了解孩子的进展情况并提供自己的建议,强化他的目标。
除了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家长还应注意培养孩子咬定目标不放松的技能。
8
写在最后
《自律的孩子成学霸》这本书一共分为七章,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命题,我们既可以从头到尾进行整本书阅读,系统的了解孩子学习的底层逻辑,也可以根据自己孩子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书中对应的章节中寻找答案。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在过去,我可能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她自律能力的培养。我常常会催促孩子完成作业,却没有教会她如何自我管理时间和任务。
从现在开始,我决定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首先,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让她参与到自己的学习管理中来。其次,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让她学会抵制诱惑,坚持完成任务。最后,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激励她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自律的孩子成学霸》这本书从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和学习韧性三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孩子成为学霸的有效途径。通过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提升孩子的自制力,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掌握上课高效听讲、不催不吼写好作业、管好情绪、提升思维能力、高效复习等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孩子打破三分钟热度、学习有韧性、不畏挫折的品质,让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进。
这本书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和具体的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教育专家尹建莉也强调:“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引导他们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能够重视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学霸。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帮助她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为她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激发孩子内驱力,提升孩子自制力
在《自律的孩子成学霸》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了学习动力对于孩子成长为学霸的重要性。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是关键,当孩子内心真正渴望学习,他们会主动去探索知识,而不是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学习。
提升孩子的自制力则能帮助他们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依然能够坚持学习。例如,在面对电子游戏、电视等娱乐活动的诱惑时,有自制力的孩子能够克制自己,先完成学习任务。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制力水平。
对自律重要性的认识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律的重要性。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自律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任务。一个自律的孩子会主动完成作业,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而不是需要家长不断地催促和监督。
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个案例,一个自律的孩子每天放学后会先完成作业,然后再进行阅读和户外活动。这种良好的习惯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效率,还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相比之下,那些缺乏自律的孩子往往会拖延作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玩耍上,到最后不得不匆忙完成作业,质量也难以保证。
教育专家孙云晓也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而自律正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能够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觉、主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