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录:
舒伯1990年提出,生涯发展拱门模式:
最基础的底层部分有三:
左边是生理基石,主要是个体的生理遗传基础。支持了个人心理特质的发展,如需求、价值、兴趣、智力、性向与特殊性向,这些因素发展出一个人的人格倾向,并导向个人的成就表现。
右边是地理基石,主要是个体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出生的祖国与原生家庭。包括社区、学校、家庭、同伴团体、经济资源、劳动市场等社会范畴。这些因素影响了社会政策及就业实况。
中间则是这两个基石延伸交互熔铸的地基。连接左右两大基石的拱形,则由生涯发展阶段与自我概念串连而成,主导个人的生活选择与发展。这两个擎天支柱向上延伸,透过个人的生涯发展阶段,逐渐形成”角色的自我概念“,进而发展成”自我“。”自我“居于拱门的中央最高点。
核心转述:
生涯发展拱门模式:
由三部分组成:左边是生理基石,主要是个体的生理遗传基础,如需求、价值、兴趣等;右边是地理基石,主要是个体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出生的国家和原生家庭,包括社区、学校、家庭等;中间交接部分,由生涯发展阶段和自我概念串连而成,逐渐形成"角色的自我概念”,进而发展成“自我”。
个人体验:
一个人的生涯发展,既有先天部分(生理遗传),也有后天部分(环境),在先天和后天的交叉作用中,逐渐形成“自我”。
行动指引:
在生涯探索中,重视生理基石和地理基石的作用,对自我形成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