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读书笔记
笔记 | 高效能人士的这7个习惯,学会1个你都是赢家

笔记 | 高效能人士的这7个习惯,学会1个你都是赢家

作者: 西陆华胥 | 来源:发表于2017-06-20 10:35 被阅读211次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作者:史蒂芬·柯维

他是美国学界“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他得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特别接见,是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他的思想成就与卡内基、德鲁克、杰克·韦尔奇并肩比齐。他是世界备受推崇的领导工作权威、家庭问题专家、教师、企业组织顾问,在领导管理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财富》杂志100强中的90%和500强中的75%的企业是他的受教者。他是全球最大的、为组织和个人提供培训和管理咨询的世界顶级公司——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不仅如此,作为9个孩子的父亲,50个孩子的祖父,他曾于2003年被全美父亲协会授予“最佳父亲奖”,他将此看成是他此生得到的最有意义的奖项。

一个人如何取得如此成就?那是因为他一生秉持和践行了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震撼人灵魂、激发人斗志的书中,史蒂芬·柯维同世人分享了这些值得奉为圭臬、坚决践行的好习惯。

据说,在美国,此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它是美国公司员工、政府机关公务员、军队官兵装备书。

图片来自网络

前言: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原则

要完成渴望的目标,战胜最艰巨的挑战,我们必须发掘并应用一些原则或自然法则,因为它们恰好左右着我们苦苦期待的成功。任何努力的成功,都离不开恰到好处并游刃有余地应用某些原则,这些原则对成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列举了一些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比如:恐惧感和不安全感、我现在就想得到、谴责和抱怨、绝望无助、缺乏人生平衡、我的定位在哪儿、渴望理解、冲突和分歧、个人的停滞不前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学习和践行七个习惯的倡议。他叮嘱我们:只学不做等于没学,只知不做等于无知。同时,作者直言:这七个习惯的身体力行是个不断挣扎的过程,当然,亦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成长过程。

如何善用本书: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与架构图

习惯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所有的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做计划、干事情,先拟出愿景和目标。

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目标、愿景等)的组织与实践。

习惯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富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

习惯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UNDERSTAND,THEN TOBE UNDERSTOOD)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这是一种创造式的合作。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在四个基本生活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大行其道的成功学认为个人的魅力对于成功具有重要作用,成功与否更多地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社会交际等因素。但是,倘若没有基本的诚信和靠谱的品德,那么,靠所谓个人魅力所造就的所谓的成功最终会在真实人生的暴击中变得千疮百孔。

为什么?因为即便我们所塑造的个人形象、打造的个人魅力再光鲜,可是归根结底,我们的生活、工作不是在演戏,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本质比我们逢场作戏、言不由衷的言谈举止更加能反映我们的真实人性,更具有说服力,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大家不会被外在的言行迷惑的。所以,漫长的人生马拉松,最终还是要拼人品。

这就需要我们坚决打破所谓个人魅力论的思维定式,不只是在言行举止上,而是从整个思维根源上调整过来,转换到“以品德为基础,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上。这些原则是人类社会中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的,犹如灯塔一般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当然,这些原则是基本的、深刻的、普遍的,适用于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如果我们把原则内化为习惯,并坚持在实践中一以贯之,那么我们就能较为自如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也就获得了个人乃至家庭、集体的成长。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就像自然界的成长一样,个人、团体的成长也包含各种阶段,自然的成长过程不容违背、忽略或缩短,必须循序渐进,一步一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去成长,唯有如此,才能自内而外地实现良好的个人及人际效能;另一方面,个人领域的成功必须先于公众领域的成功。否则是本末倒置、不可持续。这和古语所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异曲同工之妙。由内而外、由个人到公众的成功是一个持续更新的状态,但是无法人为跨越缩短,否则只是自欺欺人。

第二章:七个习惯概论

品德是习惯的合成,而习惯是“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当然,要养成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这三者同样是不可或缺。

成熟模式图:人类成长分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三个阶段。其中,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互赖期的人,则是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实际的情况就是,人生本来就是高度互赖的,想要单枪匹马实现最大效能无异于缘木求鱼。

那么所谓的“效能”是什么意思?

“效能”的定义:作者以伊索寓言中鹅生金蛋的故事(故事大意类似杀鸡取卵)来说明“产出/产能平衡的原则”。在作者看来,真正的效能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鸡蛋;二是“产能”——生产的资产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鹅。

效能的关键:就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三类资产或能力则是:物质资产、金融资产以及人力资产。为了保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我们都要珍惜这三者,不要急功近利。尤其要持续在人力资产上增进我们的产能,不然眼光就会受限,能力得不到提升,发展自然遭遇瓶颈。

唯有在金蛋(产出)与鹅的健康和幸福(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

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是效能的精髓。不管你是否承认,不管你能否遵从,它都一直存在着。这是人生路上的坐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作为效能的定义及模式,也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基础。

七个习惯的前三个,着重于如何实现自我约束,如何由依赖到进步,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范畴;之后的三个习惯涉及到“公众领域的成功”,而第七个习惯指的是在人生的四个层面上实现平衡而有规律的更新,将自我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部分: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第三章: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不仅在于人能思考,而且在于人能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这么说,有点绕。其实就是:我们可以跳出自我的框架来看待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而自主地调整完善我们的思维进程,继而做出相应的决定和行动。

流行的观点认为,环境和条件对我们起着几乎是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基因决定论、心理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然而,这些并非绝对的。我们在面对来自基因、心理、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刺激影响时,可以超越条件反射式的回应。作者强调,在刺激和回应之间,基于人的自我意识、形象力、良知、独立意志,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刺激和回应之间自由选择就是我们最大的能力。

由此,引出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会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他们不仅能针对特定的环境选择回应的方式,更能以积极态度应对现状和未来,主动创造有利环境。

作者在这里引入了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进行阐述。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这些都可以划入“关注圈”。而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我们掌控,有些则因为各种原因超出了个人能力范围,那么,可以被我们掌控的事物就被圈入了一个“影响圈”。

积极主动的人都是专注于“影响圈”,专心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使自己的影响圈不断扩大,最终收获了个人乃至团体的成长。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地一心扑在“关注圈”,或者过多的精力放在关注圈内,他们常常紧盯别人的弱点过错、社会百态等等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可是却没有把心思放在自己的成长上,为自己的各种消极思想和行动找借口。日久天长,就集聚了满满的负能量,各种抱怨吐槽、怨天尤人。

将注意力放在关注圈,其实意味着交出了自主权,允许让外在的环境和条件左右我们。如何变消极为积极呢?

首先,要在思维模式上向积极主动转化。其次,要对我们面对的各种问题分清楚:可直接控制的、可间接控制的和无法控制的。在我们的影响圈中,面对前两者,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而对于无法控制的问题,只能接受现实、泰然处之。简单来说,就是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无法改变的。这样,我们就能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再改变自己的言谈举止(比如,表达中多用更加积极的语句),让自己更具创造力,更加有能力,然后通过我们影响圈的拓展去一点点儿改变周边环境。

积极主动要求我们对力不能及之事处之泰然,对能够掌握之事全力以赴。当然,这也有一个问题:我们享有选择的自由,我们在积极主动同时,也必须要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失误、错误等不容我们逃避。

积极主动,不是脑子转个弯这么简单,一定要去做,去将全部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影响圈内,从小事开始,从自我开始,假以时日,我们自由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

图片来自网络

第四章: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以终为始意味着以我们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牢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使命,以此确定自己日常所做作为是否与之南辕北辙,而且日复一日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毫不懈怠。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以终为始有两个原则基础:

一个原则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在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然后付诸实践,也就是先在智力上进行第一次创造,然后在行动上进行第二次创造,将想法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很多层面存在着第一次创造,但是,我们的人生是第二次的创造,或者是自主设计,或者他人安排,或者环境使然。

另一个原则是人的自我领导。但是请注意:领导不同于管理,千万不要混淆二者。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是先于管理的。而管理则是第二次的创造。领导与管理就如同思想与行为。成长、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流了多少汗,而在于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在错误的方向上走得越快、行得越久,越是误入歧途。

以终为始要求我们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这意味着我们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为自己导航,我们要弄清楚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要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使我们的思想行为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确原则。

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也可以理解为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对于个人而言,基于正确原则的个人使命宣言也同样是评价一切的标准,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力量源泉。

在制定个人使命宣言的时候,我们要基于怎样的正确原则呢?

这种原则都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是理性的、深刻的、实在的、经典的真理,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是被无数人用自己的人生验证过的人间的基本原则。遵从这些原则,我们为人处世得到的反馈就是积极的,违背原则,反馈效果肯定是消极的。

在撰写个人使命宣言的过程中,我们会用到想象力和良知,而这两项天赋是跟右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良知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拓宽思路、心灵演练与确认两种途径开发右脑。右脑的开发,有助于我们超越自我,实现基于独特目标和原则的高效能生活。

家庭和组织也可以撰写使命宣言,但是要注意:撰写的过程与成果并重。唯有参与,才有认同。一个真正反映家庭和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的使命宣言,能真正地调动他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不变的核心原则,将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内化于心了。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五章: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习惯三是关于第二次创造或者体力上的创造的习惯,是对前面两个习惯的实施、执行和自然表现。

我们一旦确定了人生方向、工作目标,就应该对自己进行有效的管理,让生活的轨迹向我们的设想靠近。

要事第一,就是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对计划的实施,是向目标前行。而在我们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琐碎事情、突发事件、紧急情况,但是如果我们被这些事情牵着鼻子走,就会陷入整天处理危机、四处救火的境地,不但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疲于奔命,而且最重要的事情往往进展不顺,甚至于没有进展。

要事第一,要求我们对事情分清轻重主次,常想机会,而不是陷于问题,纠缠于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其天天救火,我们的思路更应该着重于防患未然,查明起火原因、探究防火措施、提升安全水平。

所以,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务必要分清轻重缓急各类事务。

第二类事务是有效自我管理的核心内容,我们应将中心和焦点转移到第二类事务上。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以下四个关键步骤:

1.确认角色。写出自己的关键角色。

2.选择目标。思考下一周、下一阶段最应该做的要事,选定相应的目标。

3.安排进度。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

4.每日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

即便我们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也会面临时间不够、精力有限的限制。此时,授权是提高效能的秘诀之一。作者认为,授权是事必躬亲与管理之间的最大分野。事必躬亲者凡事不假外求,而管理者则注重建立制度,然后汇集群力共同完成工作。

授权分为两种:分别是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是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大部分生产者都具有这种指令型授权的行为模式,管理者会就工作方法的每一步进行详细的指导。

责任型授权: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它给人们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管理者会就预期成果、指导方针、可用资源、责任归属、明确奖惩几个方面同被授权者进行明确的沟通。这种授权方式在最初阶段费时费力,但是,长远地看却是十分值得的。

总之,要事第一的思维模式要求我们跳出日常的各种事务的牵绊,从重要性的角度而不是紧迫性来看待事务,去发现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并认认真真地做好。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部分: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第六章:人际关系的本质

在作者看来,个人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圆满人生还应追求公众的成功。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独立是互赖的基础,修身是公众领域成功的基础。对于超出个人领域之外的人际关系,作者再次借用鹅生金蛋的比喻进行了说明。良好的互赖关系会生出团队合作、开诚布公、积极互动以及高效能。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情感账户的,这种账户中存储的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与人相处时的那份安全感。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能够增加账户存款,而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则会降低额度,乃至透支。同时,越是持久的关系,越需要不断地储蓄。建立和维护关系需要时间,所以,在人际关系上,速战速决、立竿见影的方法根本不存在。

作者总结出来六种情感账户的投资方式:理解他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明确期望、正直诚信、勇于致歉、无条件的爱。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换个角度看就是契机,在互赖关系中,有问题就代表又有了增加情感账户的机会。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七章: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首先,作者列举了六种人际交往的模式,并逐个进行了分析。这六种模式分别是:利人利己(双赢)、损人利己(赢/输)、舍己为人(输/赢)、两败俱伤(输/输)、独善其身(赢)、好聚好散(无交易)。作者强调,多数情况都只是相互依赖的大环境的一部分,长远来看,只有双赢才是在相互依赖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并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过程”来完成。

双赢品德:诚信(没有了诚信的基础,双赢不过是一种无效的表面功夫)、成熟(在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的成熟)、知足(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公众领域的成功的意思不是压倒旁人,而是通过成功的有效交往让所有参与者获利,大家一起工作,一起探讨,一起实现单枪匹马无法完成的理想。

双赢协议:在双赢协议中,有五个要素需要明确规定:

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限,方法不计。

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

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组织资源。

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

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的意义。

双赢的管理培训:领导者要做的就是放手,让有责任心、积极处世以及具有自我领导能力的人独立完成任务。

双赢绩效协议:双赢绩效协议的前提是模式转换,注意力要放在结果而不是方法上。不同于传统的评估方式,双赢协议让人们根据自己事先参与制定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估。

双赢体系:双赢必须要有相应的体系支撑,包括培训、规划、交流、预算、信息、薪酬等,而且所有体系都要建立在双赢原则的基础上。当人们真正学会双赢思维后,就能够建立并遵守相应的体系,于是竞争变为合作,产出产能并重,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双赢过程:作者建议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第三,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第四,寻找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图片来自网络

第八章: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在作者看来,我们的影响力在于我们的榜样作用和引导能力,我们要有能让他人信任和开怀的人格,在此基础上培养移情聆听的技巧,然后建立起情感账户来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对于聆听来说,主动型和回应型聆听都是一种技巧,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就算行为没有显露出,动机已经不言而喻。回应型聆听技巧的目的不过是要做出回应,操控对方。

而作为聆听的最高层次,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移情聆听的本质是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移情聆听是有风险的。只有当我们做好了被对方影响的准备,才能深入到移情聆听的阶段,而这需要足够的安全感,因为这时候我们会变得很脆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很矛盾,因为在影响对方之前,我们必须先被影响,即真正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交流的关键。当我们真正做到深入了解彼此的时候,就打开了通向创造性解决方案和第三条道路的大门。我们之间的分歧不再是交流和进步的障碍,而是通往协同效应的阶梯。

图片来自网络

第九章: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发、分配、整合和激励作用的部分。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源自高度信任的统合综效能带来比原来更好的解决方案,每一个参与者都认识到这一点,并全心享受这种创造性的事业。

缺乏安全感的人认为所有的人和事都应该依照他们的模式,他们不知道人际关系最可贵的地方就是能接触到不同的模式,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尊重差异。自以为是的人总以为自己最客观,别人都有所偏颇,其实这才是画地为牢。反之,虚怀若谷的人承认自己有不足之处,而乐于在与人交往之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见解,重视不同的意见,因而增广见闻。

要实现人际关系中的统合综效,关键是首先实现个人的统合综效。个人的统合综效在前三个习惯的原则中都有所体现,这些原则赋予人们足够的安全感。正是这种安全感,能让我们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统合综效意味着,我们应当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有人不同意我们的观点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不应该是愤懑苦恼,也不是防守反击,而是该试着寻找统合综效的第三条道路,而且,一般情况下它总是存在的。

图片来自网络

第四部分:自我提升和完善

第十章: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从根本上讲,“不断更新”意味着要以睿智而均衡的方式经常并持续运用我们的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对自己投资,对我们用来处世和做贡献的唯一工具进行投资,是我们在一生中做出的最有效的投资。在身体层面,我们要健康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在精神层面,我们要撰写个人的使命宣言,深刻理解生活的中心和目标,我们就可以不断反思,持之以恒,在更新精神层面的过程中,就可以抱着坚定的信念,构想并实践每一天的生活。智力层面的更新主要靠教育,持续不断地学习知识,磨砺心智,开阔视野。社会/情感层面的更新并不像其他层面那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是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就能完成这项工作。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上升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修身励志没有捷径。要实现这种自我成长的良性循环,就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并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路线不断提高实践的层次。如果以为做到一项就已足够,完全是在自欺欺人。为了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再学习、再坚持、再实践。。。

图片来自网络

第十一章: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刺激和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七个习惯浇灌出来的最高级、最美好和最甘甜的果实就是齐心协力,就是把自己、爱人、朋友和同事合而为一。

在你的家族中已经延续数代的趋势可以在你这里画一个句号。你是一个转型者,连接着过去和未来,你自身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后世的许多人。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坚持正确的原则,在实践和增强实践能力中找到平衡点,就能够创造有效能,有意义且充满祥和的人生。为自己,也是为后世子孙。

共勉!

图片来自网络

本期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美] 史蒂芬·柯维 著,高新勇、王亦兵、葛雪蕾 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 | 高效能人士的这7个习惯,学会1个你都是赢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co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