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11月间,两位“野人”郑义(48岁,户外摄影家)、郑刚(40岁,作家),入“无人之境”,穿越羌塘无人区,往西阿里行走,拍摄常人难以见到的自然风光,探索神秘的生命禁区。
他们这次旅行拍摄探险的目标是金丝野牦牛、普兰古战场遗址,象雄文明。
从拉萨出发,先到达双湖普诺岗日冰川,当惹雍措(西藏第三大湖),一路向西,接着到达文布地区,措勤县,登塔若措(4566米)岛寻宝,经过狮泉河,到达札达县城,托林寺旧址。门土乡曲龙村,穹窿银城,象雄文明(笨教发源地),古格王朝国王李迷夏被吐蕃消灭后向西逃亡。到达日土县(羌塘以北300公里),寻找金丝野牦牛。
火车上拍是在腾讯观看的《无人之境》纪录片,没有很好的整理,时间空间上有错乱。这或许不重要(毕竟不是自己到达),而是一种震撼,可以这么说吧,看这种片子比任何影视剧都带劲。仿佛跟着他们实地游玩了一趟,当然,差别就不知怎么说了。
我的一个问题是:从旅行的角度看,怎样才是旅行?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一个新的认识。
比如说,去西安没有吃过肉夹馍,去拉萨没有去过圣湖,没吃过藏面,没喝过酥油茶,单从这里来说,我就算不得有去西安、拉萨旅行过。
表面看,拍摄《无人之境》是两个爱好游玩的人一场旅行,像是一场作秀。如果真的这样看,就太不上道了。
他们此行,不仅仅见识了常人难以见到的风景,更值得学习的是,深入内心的去探讨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各种文化。仅仅这一点,是旅行根本意义和区别所在。而不是打卡式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这是一种悲哀)。
比如象雄文明,古格王朝,穹窿银城,托林寺,在荒凉的西北大地上,岁月悠悠,时空交错,当你真的走近它们,内心会是怎样的感受?我猜想,人类的发展,到现代,如今我们不过在重演着过去别人的故事,甚至我们仍然没有超越,过着不如几百上千年前人们的生活。自以为聪慧的现代人,面对它们,或许会有某个人物在某个时空望着我们发笑。面对历史,我们如尘沙流水,不过沧海一粟。
对于郑义等,为什么冒生命危险,苦苦追寻金丝野牦牛的踪影?首先是因为金丝野牦牛的价值,和非凡的意义。它是高寒物种,生活在海拨5000米以上,也许,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见到它。在高原,金丝野牦牛,被当作神兽,是吉祥的象征。其二是个人对自然世界的一种好奇窥探欲。或者说是另一种生命自我证明,当然也不限此,拍摄到金丝野牦牛影像,对他人观赏、科研都有意义,也是一种贡献。
对于赴高原旅行,严肃地说是探险的人来说,已经超越平常意义上的旅行。它的未知辽阔,面对神秘的自然,时刻都有生命的危险,这点,我想毫不夸张。
简单来说,一个要适应高寒环境,有健壮的体魄;二个要有胆识,既勇气和相关知识储备;三个要有相关支持,比如科技通讯,经济物资,车辆人员等。
在他们进发的途中,还没有真正进入无人区时,运载物资设备的大卡车遭遇翻车。那是一台大型的奔驰大卡,可以说质量是好的,价钱不菲。然后救援,修理后,还可以跑,继续上路。单这辆大卡,经济上对于普通人,大概也是天文数字了吧。
之后吉普车陷进沼泽,这种事故,在无人区,是可以预见的。我想结果有两种,一是牵引得救,二是深陷弃之。都有可能。假如不能牵引救出,对于这次活动,又是不小的损失。
再有,冰川高寒环境露营,摩托在冰河上骑行,用他们的话来说,一夜冻得睡不着,不知摔了多少次。在缺氧,寒冷的环境下,可以试着想一下:体会其中的滋味。
在其他影视片中有这样的场景,一个是陷落,一个人行走在高原荒凉沙丘中,突然就陷下去,越挣扎越陷得深,直到被沙丘吞没,整个人被活活掩埋;一个是一个人在高原荒野中露营过夜,遭遇狼群的袭击。如果实地发生,很难想象,一个人怎样战胜狼群。
可以这样说,越是靠近它,越感到它美得无限,越是走近它,越感到它的广大荒凉中的诡异莫测。
或许正因为如此,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热血的人们来追寻,探索,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用一生来与它相伴。
再回到现实中的自己,不由得停止了笔,茫然无措。想起前几日徒步时,边走边想,想骑行去拉萨,这才是真正的骑行,行走,旅行,挑战。它的吸引一直在心里,那种感受、缘由说不出来。然而睁开眼,莾莾山林,高远的天空,现实如一段深堑高墙阻挡,我知道,目前骑行去拉萨不适合,乃至我的想法,怀疑为不合适宜。我想,如果我这样去做,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生命态度的选择了。
说到旅行,总是有一种召唤,噪动。只有一点阻碍,也总是存在,那就是现实:金钱。
愈到中年,愈认识到钱的好处,它可以帮助你实现你想要的想要去做的目标愿望。没有它,常常是望洋兴叹。
比如一架无人机,一部或多部不错的手机,照相机,一辆优性价比、皮实的汽车。比如UTV,卫星电话等,那怕是一个手电筒,一双鞋,都需要钱,需要钱。钱哪!
从某种意义角度理解,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一句大实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