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训练营已经当过好多期班长,听过多次分享,也见证过很多同学的写作水平的飞速提高。但很多人总是在方法上很纠结。
当然,不可否认,每期都是新同学,大家很可能多年都没有动过笔。在训练营开营第一天就学到的「观点-案例-总结」好像总是不能满足学员对方法的渴求。他们不相信这么简单的公式就能涵盖绝大多数写作应用场景。总是期待更多「干货」。
如果深究干货,我想很多人可能也说不清到底怎么样的分享才叫干货吧。如果非要给一个说法,大概就是「听完这个方法,轻轻松松马上就能写出10000+的方法」吧。
以前学习英语,我就是这样。上知乎,上微博,看专栏,找大V……免费的英语资料找过一大堆,塞满一个2T的百度网盘,视频,电子书,课件,大概这一辈子也看不完的资料。
可我依旧在找方法,找干货。一段时间过去,发现水平并没有随干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有人笑称,花在找资料上的功夫比花在学英语上的功夫都多。
所以,一定是方向出了问题。
所有资料都是知识的载体,也只是载体,要内化吸收到大脑里才算。而实践,真正去练习就是把知识一点点写进大脑的过程。
所以有一个著名的成功公式:成功=一个基本方法×大量重复练习
有人甚至在「重复练习」上加了平方。
一旦认识到囤积没用,只有练习才有效果之后。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只囤不看。囤积癖的本质是用收集资料来缓解学习焦虑。只要买了书,收藏了链接,保存了文章,想着以后有时间再去看。其实是焦虑缓解的结果。知识都有了,就在手头,我离进步又近了一丢丢。
迷信方法。就像画流程图一样。布棉说,没有捷径,先去画100遍你就会了。简单粗暴,但确是真理。
转移工作重心,从方法转到练习上来,就不会焦虑了。别人已经成功验证过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我们需要的就是积累量变。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体会经验一点点深入脑子里的过程。体会方法背后的真正含义,用行动再感受一次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