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兄弟有一句名言说道:“很多人认为,好的教学总是在课堂上充满了有技巧的、自然而然的师生互动。这种观点低估了制定有效的课程计划的重要性,让人们以为好的老师是天生的,并不是后天养成的。”
这句名言揭示了,备课时有效的课程计划在教学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有制定了有效的课程计划,才能在此基础上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呈现师生互动十分自然的景象。
设计过程分为三步:入门、修订和调整。
一、入门:
所谓入门,其实就是怎样开始去设计。我们有6个常见的切入点去帮助我们开始设计:
1.我们的设计可以从一次喜欢的活动开始,比如一年级的小豆包们对校园充满好奇,可以从参观校园的活动开始设计;低段的孩子们喜欢唱跳,那么可以从相关主题的歌曲开始设计,等等。2. 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需要开始,比如在学习“消费”这一主题时,模拟超市的买卖活动,就是一个设计的切入点。3. 还可以从一项技能开始:比如在“安全”主题的学习中,掌握拨打紧急情况时的求救电话这一技能,也可以作为设计的入门。 4. 此外还可以从内容的标准开始、从关键的评估开始、从已有的单元开始。不管从哪个点切入,都可以把我们带入设计的大门,开始我们的设计之旅。
二、修订:
初步设计完成之后,我们是不是就应该走进课堂,按照设计好的教案开始上课了呢?本章的开头举了个例子:“建筑师会耐心的设计,建造者有临场发挥的智慧。但是,临场发挥并不能代替设计。设计的目标是为了获得预期的结果。临场发挥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工作的进度。”
同样地道理,我们可以用最初的设计走近课堂,维持着我们工作的进度,但我们的目标不止于此,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想要通过针对学生量体裁衣的设计为孩子们提供基于标准、基于理解的课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学情,反复思考,不断变换设计角度,对设计进行修订。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所提供的UbD框架就既可以用来做全新的设计,也可以用来改进已有的设计。我们可以通过UbD逆向设计表格来检查我们的设计,并进行修订,确保得到高质量的设计方案。
三、调整:
修订完成后,将走向设计过程的第三步:调整。
那么,调整和修订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修订,指的是在最初的设计完成之后,还未上课之前,基于学生的学情,寻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来对教学设计进行反复思考与修订。而调整,则更加侧重于上课之后,根据课后得到的来自同事或专家以及学生的反馈,再进行修改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调整。
设计中总有我们不可避免的困境,那么及时的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研究和开发的各个阶段,我们都需要从自评、互评、专家评价中获取反馈,通过学生和自己的观察知晓哪些起作用,哪些不起作用。
调整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我们可以从评价中获取反馈,在研究和实践的各个阶段,我们都需要从自评、互评、专家评价中获取反馈;另一种是通过学生和自己的观察来知晓哪些起作用,哪些不起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反馈表来获取学生的想法。需要注意的是,询问哪些活动对学习知识和技能起了作用,而不是最喜欢哪个活动。同时,鼓励老师们持续的征求反馈。通过反馈内容与观察结果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才算做到WHERETO中的量体裁衣。
设计过程循环图。我们根据逆向设计的逻辑和标准来进行检测并修改设计,修订后在课堂中实践,然后通过观察学生以及自我评价、同事互评、专家评价来进行进一步调整。这个循环图,就是设计的过程。
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头脑,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不断征集反馈来提升我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能优化符合教学目标的学习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