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去也,莫寻骸,世间本无安心所,何事空留皮囊在人间。若说铁槛馒头是为使人挂念,倒不如挂念时便是我魂灵所在。有缘的,来世再续;无缘的,劳烦了牵绊。有恩的,下世偿还;有仇的,烟消并云散。从今两地隔,再难相见,梦里头再聚也实是难安。”这是一名17岁的少年的空间说说,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孩子,也许他以后可以成为一位诗人,一位教师,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然而他却在6月18日在华山自尽,永远留在了17岁。
我们无法确定他是否因高考压力而心灰意冷,现在我只妄自猜测是这样的原因。
每年高考之后都会有这类悲剧发生,愿因到底何在呢?笔者认为原因来自社会,家人和自己三方面。
社会把重点大学过于神化,仿佛只有去了985,211才能有未来,其他的全没用。越来越多的高考工厂的诞生,每年已考上多少清华,北大,浙大等重点名校为资本,相互竞争,广为宣传,对人们认识的影响很深。
家人对孩子期望太高,有多少人希望孩子去复读一年为了看上重点。有陪孩子写题的,有给孩子每天做各种各样吃的的,如同《青春期》上演的一样,老师家人严防死守学生,只能学习,不能有别的爱好。大家应该能想到复读时的压力吧,担心没有新生考的好,担心自己再一次考砸,也应该能体会到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的痛苦吧?
学生从小没经历过什么挫折,从幼儿园到高考需要15年,而这15年全都是为了这一个高考而做得准备,上学,上补习班,只为一朝。除此之外没有磨难,所有的苦都是父母吃了,所有的累父母承担了,羽毛没有打湿过,翅膀骨骼不硬,飞得技能不高,怎么能去搏击蓝天?老鹰能把幼鹰推下悬崖,帝企鹅在小企鹅几个月之后就彻底离开它们的儿女,不再回来。为什么父母要对儿女要求的死死的呢?
自杀是最重的罪恶,要经受十分重的惩罚,变成阴间使者,没有记忆,只能看着别人在自己面前死去(取自《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况且父母养育不容易,轻生是对生命的最大不负责任,望珍重生命。
再说又有哪一个人没有压力呢?史玉柱从首富到首负,欠债几个亿,却又再次崛起;宗庆后四十岁才开始建立哇哈哈,他之前难道就没有压力?看大街上的行人,有忧虑房贷的,有担忧工作的,有家庭压力,有事业压力,有点儿压力多正常!
只希望我们能看淡生活中的压力,压力可以摧毁我们自己,但适当的压力也可以成为我们向前走的动力,没有摩擦阻力就不能行走,一样的道理。
我的浅薄观点写完了,文笔也不好,抛砖引玉。那么你有什么看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