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疯
书,读完了,摩挲着封皮,不由得轻轻舒了口气,闭眼回味内中的情节,渐渐的那个百年前的老者的面孔,越发的清晰起来:一顶清廷官帽、消瘦的面孔、尖尖的下巴上一撮倔强的山羊胡子、还有就是那双深邃的大三角眼……是的,这就是影响了几代人的清末名臣_曾国藩。读他竟然让我心里五味杂陈,不知如何给他个评价,他居然把那么多的最好与最坏,最伟大与最卑劣集于一身,而且还是那么的淋漓尽致,这就是人性的复杂性的最贴切的诠释吧?
真怀疑这老头是否是孙大圣的投胎,他的变化莫测,着实令我眼花缭乱:时而是效忠清廷的忠臣、时而是抗拒懿旨,要挟皇上的“贼子”、时而是孝顺的儿子孙子、时而是明理又耐心的兄长、时而是开明的慈父、时而又是把自己的女儿们推向万丈深渊的道学家……不过,这些的时而,不论结果如何还都可以理解,虽然很多结果非常悲惨,但毕竟都是基于儒家的孝悌忠信的发心,好心做了愚蠢事,想想是否也可以原谅呢?
而他对太平天国的残忍却让我毛骨悚然……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一下他给围困天京的弟弟曾国荃的家书,相信你会跟我有同样的感觉的。在此不想就这个问题展开,换一种说法,也许是我不愿意面对他没有底线的人性吧。我相信他的所做所为定有其历史局限,有不得不的原因,我的评价只能代表我自己,还是有待历史的评价吧。不过通过这些倒真让我见到了一个真实的曾国藩,他身上的优点缺点都是那么的鲜明,也确实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思考。
这两年读了大量的雪师的书,慢慢的开始用另一种更明智的眼光观察人和事,得出的结论是:想改变一个人,真是难于登天,除非他自己真的想改变自己。所以渐渐的也就不在过于热心的“指手画脚”了,随缘的做些事,然后就是继续完善自己。读《曾国藩》,又一次坚定了我的这种“真理”。
父亲去世,在家丁忧的三年里,曾国藩彻底反思过去的失败后,开始大彻大悟了,从此他从一个尖酸刻薄,好大喜功,棱角分明的暴脾气,变成想实实在在做点事的“老奸巨猾”的湘军总督,站得更高,格局更大。然而他的明白并没有改变几个弟弟的糊涂,解读他写给几个弟弟的家书,不管严厉也好,循循善导也罢,再多的耐心和慈悲,都没有改变几个弟弟的性格和命运:曾国荃依然是鲁莽,好大喜功、曾国潢依然贪婪好事、曾国华依然敏感偏激,心胸狭窄、曾国宝依然悲观怯懦……没有一个真正打开格局,脱胎换骨,最终被各自的性格情绪左右了生命。面对这一切,作为大哥的曾国藩,又能怎样,除了心痛就是无奈的接受了,因为他们的心没变,所以也只能按照原来既定的命运走下去。
忽然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十多年前,我得了场病,很凶险,不堪回首的恐惧,当然后来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然后无意中就看到了那篇文章,大概意思是:同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别人没事,偏偏你得病?就是因为你的身体内存在着致病的因素,包括生理和心里方面的,除非你彻底改变自己,换个人,没了发病的环境,否则……太有道理了,于是我接受了这种说法,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发誓要改变自己,大变活人的。也正是因为这份贪生怕死的心念,促成了后来的灵魂寻觅的历程。我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所改变,反正到现在为止,我依然很健康的活着。不过直觉告诉我,上天的眷顾应该是更主要的因素。不过,我倒是非常感谢那场可怕的疾病,因为他让我发现了另一种活的方法。现在我依然怕死,所以我依然改变着
再有就是曾国藩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也深深地触动着我,特别是对长子曾纪泽。封建社会,一个人想要改变命运,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科举考试,走仕途之路。曾国藩以一个过来人的眼光,深深的明白,读八股,考科举对人的思想的僵化和人性的扭曲,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他认为一个人快不快乐,不是做多大的官,赚多少钱,而是在于你有没有找到心灵的归宿,因此从启蒙教育就开始鼓励孩子学习四书五经,多读让自己快乐的书,读能让自己成为君子的书,从读书中悟到古人的气势,识度,情趣,进去“怡悦之境”,“得些滋味”出来,在曾国藩的心目中,孩子们的心灵活泼、身体健康比学业优异更为重要。同时他还非常注重儿子天赋的发展,就是在这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内,曾纪泽成为晚清著名的书法家、外交家、政治家。
当然这里有个小小的前提,就是曾纪泽世袭的“荫生”,这是朝廷给中高级官员的一项福利待遇,通俗的说,只要有了“荫生”的资格,也就有了铁饭碗了。这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连饭都吃不上,谈其他的追求,全都瞎扯。
马上又要高考了,这几天周围的几个姐妹总是缠着我诉苦,孩子不好好学习啦,发愁孩子考不上大名牌大学,将来找不到好工作啦,没个高收入啦。其实真的挺理解她们的苦衷的,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前程呢?可那些不得法的教育方式,整天除了强调分数,分数,再也给不了孩子们更好帮助和影响的环境,又怎么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优秀孩子呢?最要命的是,没有几个家长有过类似的反思,更不会在自己身上找毛病。
其实我也很惭愧,曾国藩说读书为了明理,明理是为了经世致用,真是一点不假,很多道理我也是读了很多书以后才渐渐明白的,虽然孩子已经长大了,可教育,是我这个做妈妈一辈子要做的功课,我希望能为孩子,为家人营造一个书香的、积极进取的、开心快乐的氛围,和最亲近的人们一起成长,岂不是人生一大幸事?
一百多年过去了,曾国藩其人早就隐没在历史的皱褶中,但他身上承载的文化,只要还有人需要,能给予后人予帮助,就永远不会死亡,就像一盏明灯,清晰的给后人照出行走的路,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读《曾国藩》,读出个滋味,因此活出一片生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