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四合院,大多数普通的北京老居民,还是住小街小巷的居多。窄小、弯弯曲曲,墙角一般都有大树,高大威猛,如街巷的守护神。
这样的街巷虽然不起眼,可是老居民,大多处于二环之内,那个正黄旗的有通天纹的大妈,也许就在这样的街巷有一套房子。
不用说,房子灰砖灰瓦,面积不大,也谈不上敞亮,比起现在随便一处偏远农村的大瓦房肯定差远了,尽管售价也许是农村瓦房的十几倍几十倍。
每次去北京,我还是比较喜欢在这样的地方转转的。作为小地方出来的人,感觉这样的地方接地气,没有进高楼大厦、高级写字楼或者大机关那种不自在,尽管与自卑无关,但是感觉这些小街小巷的人悠闲自在,进进出出,如身边的大妈大婶们,大爷大叔们,生活气息浓厚。偶有临街的商店,价格也亲民——简直不像在是帝都。
看到国营二字,很吃惊,这样的小小旅馆,也是国营的?貌似都叫国有了吧?我猜测应该是社区居委会的财产,这样的旅馆,住的大多是来京治病的外地人,医疗费已经是不小的数字了,为了省钱,只能住这样的,干净、方便、离医院近就行了。
发现一个小学,好家伙,这不是过去外国大使馆所在的巷子吗?
巷子里边的住户真不少,也许租出去的居多,来北漂的寻梦的年轻人,在这里住比较经济的,临窗自然也住着人,怕吵,在墙上写字提醒过往人员。
看着这些小街小巷不起眼,应该有很多故事的吧?也许由此走出很多名人也不可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