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时间观念
大人很容易就能理解:一天只有24小时,每做一件事情都有一个大概的时间范围,在这件事上慢了,就可能会耽误后面的事情。
但对于孩子来说,从认识时间、建立时间观念,再到学会管理时间,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对3岁前的孩子讲时间、快慢、5分钟、10分钟,他是很难理解的。
所以孩子经常看着大人着急上火,心里却很疑惑:
“为什么一定要那么快呢?我慢慢地刷牙、玩玩水,多有意思呀。”
因此,3岁前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宽容一点,不要因为耽误大人的生活节奏,而去用成人的速度要求孩子。
孩子慢慢地吃饭、刷牙、玩玩具,可能是在用他的方式仔细感受、体会这个过程,是一种学习和探索。
到了3-6岁,孩子开始上幼儿园,需要遵循学校的时间安排:起床、出门上学、上课、玩耍、吃饭、午休、放学。
在这样规律的生活作息中,孩子会发现许多事情都和时间有关系,于是逐渐对时间产生大概的印象,但想要更深入地认识时间,还需要具体的训练。
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带着孩子感受具体的时间、了解时间的有限性、明白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可以在家里显眼位置放上钟表、床头边放上闹钟,教孩子认识钟表;
通过沙漏、计时器,帮助孩子感受时间的流逝、体会时间的长短;
在家里贴上时间表,让一天的时间安排清晰可见,便于孩子遵守。
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讨论时间,比如:一集动画片是20分钟;
在等公交、地铁时,和孩子聊聊:“下一班还有3分钟”、“这一班如果一直不走,就会耽误下一班车的时间”;
送孩子上学时,告诉孩子“开车到学校大概需要10分钟,所以我们早上最好8点10分就要出门。”
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孩子对时间的长短会有更准确的把握,懂得珍惜时间,增强时间观念。
等孩子上了小学,一到三年级,让孩子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做事的习惯,比如写作业前,大概预估一下需要多久,列一个时间计划表,尽量在这个规定时间段内完成。
在规定时间的约束下,孩子写作业会更有效率,减少磨蹭,慢慢养成了好习惯。
三年级之后,家长要多给孩子自主安排时间的机会,锻炼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比如放学回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假期里,合理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
孩子在自主感和适当的自由下,做事会更加积极主动,自控力也逐渐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