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于各种原因会操作其利润在不同年度之间进行转移。有的是企业管理者的原因,有的可能是基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有的可能是为了套现企业的资产。我们以计提坏账准备为例,分析企业这么做的原因。通常情况下,计提坏账准备,本身是处于对未来风险的一种规避措施。但是企业还是会出于各种的动机来通过计提坏账准备实现利润的操纵。
通过“计提坏账准备”实现利润在不同年度之间的转移
证监会规定:企业连续三年亏损,就摘牌。
为了应对未来利润的不确定性,企业可能会在利润较好的年份计提坏账准备,在经营不好的年份把之前提取的坏账准备再赚回来,从而实现利润的转移。也有的是出于企业领导人或控制人的特殊目的而进行操作。比如:
例子1(为了不摘牌):某上市企业连续三年均亏损100万,第一年亏损100万;第二年亏损100万,计提坏账准备500万(第二年也亏损);第三年,亏损100万,收回坏账500万,则盈利400万。因此,企业不用摘牌。
例子2(稳定经营业绩):企业为了避免利润的大幅波动,使企业的经营业绩比较好看。在利润多的年份,计提坏账准备;在利润少甚至亏损的年份,把坏账准备再转回来,使企业的利润在年度之间没有大的波动,经营业绩看起来就比较平稳,有利于稳定股价,也有利于投资者的信心稳定。
例子3(企业领导人粉饰自己业绩):企业进行了领导更换(在年中某月),新上任的领导,在当年多提坏账准备, 因为即便是业绩不好看,通常也不会认为是新任领导的原因,常被认为是上任领导的错。在下一年,把坏账准备转回来了,则可以粉饰新任领导的业绩。(在职业经理人中常见)
例子4(国有资产重组流失):在国有资产私有化中,收购企业为了降低国有资产估值,故意多提会长准备,从而使国有资产变少,利润变少,进而估值变低,从而可以压低收购价。国有资产重组中就是这样造成了资产流失。
类似“计提坏账准备”的项目,还有:计提存货跌价、计提应付职工薪酬、投资在成本法下计提“长期股权减值准备”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