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是孩子和人相处必不可少的一种美德,懂得谦让的孩子能和同伴和睦相处,能深受同伴欢迎。但是在生活中不少家长不懂得谦让的内在含义,喜欢无原则的让自家孩子谦让,甚至明明知道不应该要让自己的孩子谦让,但是碍于面子,好像不叫自己的孩子谦让就说不过去。
哲哲妈就是这样。
有一次哲哲和周周坐在长长的石凳上玩开火车的游戏,哲哲当司机,周周当乘客,他们玩的正开心的时候,琪琪走了过来,咕囔着要当司机,爬上石凳试图挤开哲哲,哲哲当然不乐意,死死占着司机的位置,琪琪没抢到司机的位置哇哇大哭起来。哲哲妈闻声走过来,了解原委后劝哲哲:“你让给弟弟吧,他小一些呀”。哲哲很不高兴,闷不作声,坐在那儿没挪窝。哲哲妈试图再劝,我阻止了她。
我说:“是哲哲先在这里当司机的,如果琪琪想当司机,必须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和哲哲商量然后等待。所以你不应该劝说哲哲让出。”
哲哲妈惊讶道:“难道不要教孩子谦让吗?”
我说:“教孩子懂得谦让应该建立在遵守原则的基础上,不能教孩子向“错误”的行为谦让”。
哲哲妈说“天呐,以前不管什么情况我都是教育哲哲谦让的,“对方哭了”、“对方比她小”、“对方是女孩”等等。
我说:“对方哭了就该谦让?这不是暗示他哭可以得到谦让吗?下次他也会以哭的方式来要挟。而年龄小、对方是女孩等,也不是谦让的理由,不分青红皂白的谦让会让孩子产生混乱,不利于建立规则,不利于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会让孩子觉得不被尊重,不公正,感到委屈和压抑。”
哲哲妈疑惑的说:“原来是这样啊,我总是叫他让给别人,而他却总是喜欢抢别人的东西。”
我说“这个理所当然,因为你强迫他谦让,你传递给他的信息就是他也可以强迫别人谦让。”
哲哲妈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可是他和别的孩子争执起来,不叫他谦让都不好意思面对对方家长呢。”
我说“那你得想一想,孩子明辨是非遵守规则重要?还是面子重要?你叫你的孩子一味谦让会让对方孩子思维混乱,不守规则,这对对方孩子也是不利的。对方家长如果是明理的,应该知道孰是孰非。”
哲哲妈说:“怪不得哲哲一不如意就总以哭闹来要挟,我是得好好反省一下了。”
家长们总是喜欢让自家孩子无原则的谦让,理由五花八门。比如:你大一些要让着弟弟妹妹、小朋友哭了你让出来吧、小朋友是客人,你是主人,你该让着她等等……这些荒唐的理由会严重误导孩子。
年龄小的要谦让,下次遇到比我大的我也胡搅蛮缠,这样人家也应该让着我?
别人哭了就要让,下次我也哭,哭就是武器,哭就可以得利。
是客人就要让,下次我到别人家做客也要主人让着我?
看看这些理由,是经不起推敲的,到了孩子不讲理的时候,家长又开始埋怨“孩子怎么这么不讲理?”孰不知,这事都是家长们自己暗示的。
家长无原则地教孩子谦让,带给孩子的感受是委屈和不公。
孩子的玩具被抢,家长不但不帮忙要回,反而叫孩子让给别人。美其名曰“谦让”“分享”,这好比成人在大街上被人抢了钱包,这个人不但不抢回来或者试图求助,反而将钱包拱手让人。你会觉得这个人是谦让吗?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成人身上会觉得荒谬。成人却以种种荒谬的理由来要求孩子。
谦让是美德,但不要教孩子无原则的谦让,教育孩子谦让的前提是,对方遵守规则,无关乎年龄,无关乎客主,无关乎强弱,无关乎面子……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养成美德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内心秩序。这是因为家长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所面对的问题,大人往往认为自己高孩子一头,站在大人的角度认为是对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