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忙碌中度过,忙于更好地适应并胜任工作,忙于更多地陪伴并琐碎生活。
还是忙些好吧。至少,当我老了,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没有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该做的,我都尽力去努力了;想做的,我都努力去尽力了。如此,我便问心无愧,便豁然自在了。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前半句不一定是对的,后半句也不一定是对的。”扫视了文章,否定前半句的是,举例了各个不同朝代的“审美观”;否定后半句的是,灵魂需要时机,灵魂没有完美的。
说实话,简单扫视后,我有点看不下去了,这都是哪里跟哪里啊。用纵向的思维看待横向的问题,用概念的混淆解释概念的错误。当时很是不解啊。
看到最后,隐约感觉,应该是我个人狭隘了。
也许,每个灵魂都是有趣的。只是因为季节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我们不能欣赏独特的有趣而已。如果不能欣赏,我们就尊重吧,毕竟君子可和而不同。——文章落点
于是,我又仔细品读了作者的文章,更加确信是我的狭隘无知了。
很长一段时期,我不喜多言,评价为沉默寡言,也很贴切。并不是因为我深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言多必失”的道理,只是性格使然,秉性难改罢了。
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的事。小时候,一心读书,缺少见识,缺少交流的机会,总觉得先把书读好就行。工作了,好多年,我都是一个人一个办公室的那种,上面对着一个年龄、级别都高出很多的领导,没有共同话题,能聊的只有工作,除此之外,也没聊过啥了。原来,我的寡言,真的是一直都有其生长的土壤啊。
后来,工作调动了,与外对接沟通变多了,也逼着自己话变多了。话多了,就开始反思,是不是话越多越好?答案是否定的,话多了,事干得就少了,精力都放在说话上了,说话是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很多的见识,不然想说多,也不一定能说得了,即便是说了,也很难说到点子上。
于是,又开始琢磨,什么样的沟通是最管用高效的,什么时候应该多聊一些个人的认识和思考,什么时候该闭嘴告辞了。说话是沟通最快捷的方式,一问一答之间,便体现出个人的思维层次和能力水平,这么说,虽然很不准确,但生活中大多数人却都是如此认为和看待的。
不多不少,总该是最好了吧?太难了,非人中之精,很难做到如此。人精,便很难,难于成为人精。要会察言观色,要善阿谀逢迎,要懂礼仪礼节,要听得出弦外之音,需要知晓得太多太多。
琢磨来琢磨去,头发从黑黄已经开始抽白丝,便真就不管它是不是三七二十一了,一切戛然而止,转而开始收拾自己,提升自己,多看书少扯淡,多写字少喝酒,多陪陪家人少议论他人。
不语,只是让自己尽量减少没必要的社交而已,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去做自己觉得更有意义的事情。
持续一周的忙乱,家里从小到老,感冒发烧病了个遍,真是一病乱如麻啊!于是,又开始复盘,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就被提上了家庭议事日程。借着春光、春花和春风,大到买自行车,小到买衣服袜子,都得提前计划着,抽空带孩子出去骑车看景、拍照踏青。
不语,不是真的不语,只是选择性闭嘴罢了。到了一定年纪,与外面的世界看上去越来越近了,可真正敞开心扉地能一起聊的人实在太少了,机会也少。
以前,总有一些大块的独处的时间,也能写出一些心底想说的爱和牵挂;如今,把绝大多数时间都给了家人,特别是两个孩子整天耳边吵闹着不停不歇,却很少有想写首长短句子的兴起和冲动。
不语,因爱成歌。怎么唱的?瞎唱呗。
昨天一回到家,小宝替我开门,门一打开,他便用手指着我的白色马甲,说:“不穿这个,脱掉。”他说不好看,搞不懂孩子的逻辑,也许他是对的吧,反正我也觉得穿着很一般。
非要我抱着他拿蚊子药水,到处喷着玩。我就在那边唱边悄无声息地把蚊子药水拿走了,“你不要拿蚊子药水,喷得到处难闻气味。小心哥哥来了,把你打成猪拱嘴。我们一起去玩陀螺,看看到底谁能打赢谁。”
虽然五音不全,歌厅去过,没唱过一首歌,可在家里,跟孩子,他们从不挑剔,更不不吹毛求疵,陪他们一会,他们就会用开心的笑声回应你。
不语,因爱成歌。怎么唱的?随便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