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文祸》——读书笔记212】
【《三千年文祸》——读书笔记212】 【《三千年文祸》——读书笔记212】前一段在市图书馆,见到这本《三千年文祸》,虽对“文字狱”略知一二,仍感震撼。特删节转载周溯源的序:
翻开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史,不难发现大部分帝王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制造过文字狱案。谢苍霖、万芳珍教授伉俪合著的《三千年文祸》,介绍了这些文祸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揭示了历史悲惨的一面。这些文祸,残害了多少有远见、有思想、有学识、有才华的志士仁人,既压抑了文人的创造力,又摧残了民族的生机,阻碍了历史进步。究其原因,根子还在于专制统治。这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部分文人的悲惨命运、历史前进的艰难旅程及专制社会的体制弊端。
从触犯文祸的类型来看,一部分是官场文人。这类人饱读诗书,身居一官半职,为了功名利禄,或因言语得祸,或因作品得祸,或因政见不同得祸,有时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写却以“腹诽”罪得祸。
第二部分是民间文人。他们读了书未入仕,没有参政,寄居乡间,或以祖业为生,或以教书糊口。虽无官禄,但属于社会贤达,享誉一方。他们之中不乏学识渊博、有真知灼见的大学问家,按照常理,这些文人远离“庙堂”,应该没有“文祸”了吧?但事实并非如此。历代均有荼毒布衣文人的案例。原因也不复杂,他们虽为布衣,却认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关心天下、批判现实统治、批评王朝政治的行列,这就免不了犯忌。
第三部分是隐士文人。他们博览群书,看破红尘,不求闻达,远离尘世,躲进深山,企图以避世的方式研究学问、写诗作画,保全自己的独立人格。但事实上也逃脱不了帝王专制统治的罗网。统治者总是千方百计、软硬兼施,把他们卷进官场,使其失去独立的人格,失去行动的自由。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特例,文人言论较为宽松,故几乎没有什么文祸。从秦始皇当政一直到清末,近三千年文祸不断。唐宋文祸的案子相对少些,处理也轻些,尽管一些文人不大听话,不时冒犯君威,但大多也就贬谪放逐罢了。明清两朝,中央集权恶性发展,对文人控制严密,稍有冒犯,就构成大案,成群杀戮。
有明一朝,特务横行,惨案迭兴,士大夫人人自危。百官上朝如赴刑场,普通士人更是被文字狱吓破了胆。
清代文祸则裹挟着满、汉的民族矛盾愈演愈烈,仅乾隆一朝文字狱总数就在130起以上。大小文祸前后相随,不绝于清史,以致文人们“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
《三千年文祸》致力于填补中国古代文祸通史的空白。谢教授特立独行,论人所少论,见人所不见,不屑拾人牙慧;勘误纠谬,钩沉索隐,考据精详,极见功力;其文风质朴,文笔清新,要言不烦。
《三千年文祸》1991年初版,1995年被国家教委授予优秀学术著作奖。欣闻是第三版了。
今天,审视这些文祸,是为了总结教训,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务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心得】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特色,整个封面用的血红色,上面写着:
三千年中国文人因言获罪警示录
800多位文字罹难者用生命荐读
文字工作者必读!
中国自秦之后两千年,最缺的就是思想家,就没有出现过一位真正的思想家,根本原因就在于封建帝王专制和中央集权、在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于不断兴起“只字招祸、片纸灭族”的血腥的“文字狱”……
非常遗憾的是,这本书揭露的文祸,只截止到清末,其实自1912年后一百年间,文祸依然不断,甚至出现“引蛇出洞”的“阳谋”,将几十万知识分子“一网打尽”……
中国的读书人,不应忘记文祸的惨痛历史!
好在我们今天进入民主法治的新时代,进入网络的新时代,网络不仅是“即时互通、连接无限”,网络更是天然的“自由民主平等派”。
20180529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