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夫见闻》一64
前段时间,耄耋之年的郑大姐,黄大哥老俩口特意赶到山庄来看我。 几年不见,沧桑毫不掩饰地写在了他俩脸上。行动迟缓的郑大姐,留下了明显的岁月痕迹。
切切互问关心后,刨根问底的记者职业习惯,我提出了一联串的问话。如同分别多年,亲人般地打听问候。
温教授身体怎么样啦?
闫总在哪里生活?
你老俩口一切都好吧?
同学们还常聚吗?
郑大姐,黄大哥桑榆人生幸福美滿。 在抽丝的回忆中,串起了一个个青春韶华的故事。
先交待一下背景材料吧。
郑大姐老俩口,是世外风情山庄的常住客人。
从2012年开始,他们一帮情深似海、天各一方的四川省,仁寿县高中56级一60级部分同学,每年春、秋两季都要雷打不动地到山庄耍。
几年间,我们结下了很深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友谊。所以见面如同亲人般的热烈、坦诚、无拘无束。
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一群豆蔻年华的青春美男、靓女到仁寿县高中求学。
虽然当年生活艰苦。
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不仅获得了莫大的兴趣,寻找到了快乐。
在携手并肩的校园里,建立起了相视莫逆,心照情交的深厚同学友谊。
完成高中学业后,怀揣梦想,奔向了各自理想的人生舞台。东西南北中成为他们人生、成家立业、报效祖国的家。
有参加工作的;
有当老师的;
还有继续深造、上大学的。
为了梦想而拚,
为了生存而战。
同学们虽天各一方,
各忙各的,音讯全无。
虽至如此。
仁寿家乡,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同学之间,丝丝缕缕的信息总还是有的。
同窗几载的情谊,还是悠长剪不断的。
随着人生下半埸后期的到来,同学们不同时段,进入了颐养天年之龄,退休再次回归到了家庭。
退休之后,他们没有完全转岗。上岗家庭,做起全职保姆,扛起了带孙做家务之重。
而是过起了别于他人的退休生活。
借势现代信息,
广聚当年同学,
回忆成为主题,
周游列国旅游。
每次同学聚会,因为都是八十多岁左右的老人啦,最多四十人左右,耍的时间,限定一周左右。
聚会的内容,主题突出,标新立异,但万般不离其中。“情”字是主线,“回忆同窗时光”是永不落幕的话题。
生日聚,毕业聚,班级聚,乡友聚,都会办的十分热闹,可以说是有声有色。不逊色于当今最潮流的“战友聚”,“乡友聚”,的哪埸,哪景。
受温教授之邀,我也曾参加过一次他们的聚会。欢歌笑语,风趣横生。当谈到当年萌芽爱情,男生追女生的情节时,还会引来一阵阵打逗嘻闹埸景,女人主公少女般的害羞仍会写在脸上。
世外风情的草原大舞台。 世外风情山庄。 国家旅游局援予的金牌农家乐。 蒙古大营 绿树怀抱的同学们住的旅店。 世外风情绿色长廓。晚上七点,在山庄“金花驿栈”的四合院里,读书学习时间,是一天中的“黄金时光” ,是当天聚会的重头戏。由一位教授(他们同学中,教师居多,教授也不少)就不同主题内容,展开学习、讨论,各抒已见,仁者智者,说认知、谈感想。实际上这就是个小型的,不带中规中矩仪式的”学术讨论会”。……
时光不老人易老。
岁岁年年月相思,
岁岁年年人不同。 郑大姐告诉我,这二年不见,变化很大。
温教授等几位同学,先后“走了“!
真有。
“独上江楼思悄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之感啊。
所以同学们且活且珍惜,十分看重难得一聚的同学会啦。
温教授,他是这帮仁寿高中同学聚会的发起、张罗人。他学富五车,温文尔雅,讲话慢条斯语,逻辑清晰,娓娓道来,十分长见识。与他相处,如沐春风,每次对山庄的建议,我将逐条落实、改进。他是个很认真的人,春天建议的改进内容,秋天来是要查验落实效果的。 他十分关心我的个人生活,甚至将他最得意的才女学生,介绍给我认识。
据郑大姐说:温教授人生最后一年多,是痛苦、煎熬相伴,病魔折磨的他异常艰辛活着。
这就是“戏剧般、不可预测、不可抗衡”的人生吧。
郑大姐说:“只有健健康康地生活每一天,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万般皆下品,唯有德康高。
愿温教授等升至天堂的老同志,没有痛苦,只有快乐!
祝郑大姐同学们的聚会。
年年岁岁坚持下去!
祝他们永远同学会!
2021.1.6於世外风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