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式“学习”付费课程之后,才发现自己像是头重脚轻的大头娃娃,脑袋还是时大时小的气球头,在听课程的时候是大的,听完之后,内容全部抛之脑后,大头变成了小头。
近来学习陈海贤的《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程,自己希望的行为改变是早起,说起早起,必然是大家想改变却一直未能实现的“夙愿”。但有谁能记起自己一周前的艰难起床体验呢?
为此我开始记录自己起床的心路历程
第一天
闹钟6:00准时摇醒睡梦中的自己,虽然睁眼之后的时间已经是6:10,被窝的暖和与外面“寒冷”之间的对比是那么的强烈,顺手打开ipad,听得到里吴军老师的声音,试图采用虚假的“学习”让自己心安。
6:37正式起床,迷茫的发现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读书,写作,Python还是听课呢?自己一时之间没了主意。
突发奇想地开始记录自己起床的情绪变化,让自己的早起有迹可循。自己更加理解行动的难点在哪里之后,行动的坚决性和有效性才会扩大。
第二天
从北京去上海出差,赶八点飞机的我,在六点准时起床,不起床就赶不上飞机了啊,这个后果是我无法承受的。顺利起床!
第三天
在上海出差过程中,安静的旅馆环境让我以为可以控制自己的作息,事实却是自己看小电影以致无法停止,计划的晚上11点前睡觉,最终还是在凌晨才睡下。
早上6点,被闹钟叫醒的我,极其熟练地关闭了它,然后下次睁眼,已经是7:21. 让我想起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不起。人寻求自我享受的天性,需要技巧去克服。
第四天
双重的闹铃,手表和手机,依旧是在6:25起床,中间的间隔时间是自己的磨蹭和无奈。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自己心里斗争的结果。
第五天
昨晚飞机取消,延误,一直折腾到十二点才到达家中。自己的生物钟在5:48把自己叫醒,然后是手环6:00的吵闹和手机6:25的再接再厉。然而起床已是6:55,中间的时间是因为无法告诉自己的心,自己起床应该干什么。
即刻的记录,是让真实的的情绪跃然纸上的最有效方式,自己的无奈,心路历程,会成为自己日后的谈资亦或成为自己懊悔的明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