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有听说过于洁老师,这次读了这本书,好像这个老师的风格更明确了,人物也更立体了。给我的感受还是蛮多的,最大的感觉就是我一个年轻人,还是得充满热情,对于教育的热爱,不论身处于何种情况下,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初心,且不可因为一些外在因素而慢慢了失去了信心,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这次也可以趁着这本书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趁着假期好好复盘。
工作整整两年了,也当了两年的班主任,要说不累是假的,要说没有崩溃的时刻也是假的。但这其中,也还是有了很多的感悟和回忆,我想这也是在慢慢充实自己的教育人生吧。从开始的忐忑到现在好像顺手了些,但继续下去,我想可能会陷入另一种可能,就是不再思考,导致简单粗暴的去解决问题。工作中,偶尔也因为各种原因会有稍微的松懈感和倦怠感,我想,这种感觉每一个处于职场中的老师都会出现,所以需要及时去调整和重新出发。
如果你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对的教育人生,不仅仅是教学生,还有学生背后复杂的家庭,你是否还有勇气做个班主任?我们的教育缺的不是完美的的理想的教育理念,也不缺高科技的教学条件,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良好心态
说起班主任工作,想起的就是无尽的烦琐细节,我们总会吐槽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学生和不停出现的各种麻烦事,说到底,这似乎是个苦差事。而于洁老师却说我就想当班主任,她的幸福感来源于哪里呢?
1.明白每个班主任的班级里都会有各种问题存在
不得不说,读完这本书,我首先感觉到的要想坚持住自己的教育理想,保持初心,一定要时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前我也有这种疑惑,是否那些成为名师的老师们运气好,遇见的学生都没有任何问题,其实不然。那些优秀的班主任们班级里也是事情多多,而他们之所以能够优秀,是因为他们在一次次的痛苦折磨中渐渐因为见多识广而变得心态平和,开始对自己的工作有了自省和领悟。
于洁老师在书里谈到自己即使做了26年的班主任,也依然每天蹲守在自己的班级里,像个辛勤的农民一样,蹲在自己的农田里,不停地除草和杀虫。而我看到的是她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不断闪现着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怀。
2.充分理解每个孩子所选择的表达方式
班主任工作与科任老师的工作很大一个不同点在于我们更多的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上,而在工作中学生呈现出的各种个性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难题。工作了两年之后,我们当然会碰到品学兼优无需过多操心的孩子,但令我们始终头疼的是那些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他们有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太差,有的在青春期开始染头发、谈恋爱、吸烟、沉迷于手机......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走进学生的内心,探索这些现象背后产生的种种原因。
在于洁老师的眼里,这一切都不是错,而只是学生的痛无处表达。我们常常会因为学生犯了一个错而把他们想的十恶不赦,却时常采取简单而粗暴的处理方式以求把学生压下去,可后续这样的事情还会持续发生。于洁老师对待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是那么充满爱心和耐心,把自己该做的和能做的都去尽力尝试,而至于结果也就问心无愧了。
学会共情,是一个班主任最大的智慧。
而学会立情,是教师成长与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而只有一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时不时的去反观自己的工作状态,重新寻回我们当初决定做教育的初心和想法,才能一直拨开云雾,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被一些现实的因素所打败。
学会清零
1.面对各种问题,学会控制情绪。
当班主任,一天不经历上上下下情绪的起伏是可能的,常常是上一秒还坐在办公室安心备课,下一秒就可能有学生过来说教室里又发生了啥啥啥。有时候还甚至因为学生的不理解和家长的不配合而导致自己怀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从而心力交瘁。
有时候还会因为情绪激动说出一些无法挽回的话,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当然,我想没有一个老师想这样做,但有时候,作为一个有正常情绪的人来说,又无法避免。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尚不成熟的学生,我们必须是专业的,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老师的基本功修炼中,有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掌控自己的情绪。面对那些问题学生,要更多的去把眼光放在他们闪光的地方,因地适宜。他们都还是孩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切还在可塑造阶段,不要急着太早就判断他们未来的人生,更不要用无可逆转的惩罚来对待还在变化中的学生们。
在工作中,老师不仅面对的是学生,还有各种各样的家长、学生背后的家庭,以及学校等各种有时候我们无法决定的因素。对于工作中的一些安排,我们也要学会把握情绪,不要满是抱怨,除了让自己心情不好,还会把这样的情绪带给学生和家人。如果换个心态,把不好的因素和环境都变成自己的有利资源,去研究学生和教育,不管最后的结果怎样,都是一种很好的积累。
我想,我的很多问题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也给我新学期的工作很多强有力的力量。
2.始终坚信爱,用爱和智慧做教育。
真觉得于洁老师是一位充满着爱的老师,她数十年坚持着给学生写信,这就是她最特别的教育风格和方式。在书中,她列举了一些案例,每次她都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而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我们时常标榜着为学生好,但有时候想想,我们是真的发自内心,真的爱学生吗?
当然,爱“好学生”并不稀奇,难的是我们能够真正去爱那些有问题的学生,爱每一个学生。管理中,我们常常会提到软硬兼施,各种方法都用尽了,我想,这里的软应该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想要帮你;而硬有时让学生能感受到你的原则性和坚定性。一味的说教有时候可能真的效果不佳,一定是要让学生明确地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我。
而对待班级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不要带有太多的负面情绪,告诉自己一切都是正常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学会在各种问题之中寻找突破的方法。于洁老师提到做老师不能做个“粗人”,不能粗心、粗糙、粗暴、粗鲁。用简单粗暴来处理问题,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而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中,更需要我们寻找一些教育的智慧,多点细心和耐心。
教育是一种很慢的艺术,我在于洁老师身上看到她没有太追求最后的结果,而只是一直坚持着做她认为对的事情,可能有的学生数十年后才被你感化,又或者他从未被你感化,那又如何呢?我们坚信,细水长流,与学生相处的过程,被我们慢慢变成了发现美好创造美好的过程。
自我成长
年轻老师常常在工作之初充满了激情,想要大干一场,去实现自己当初在学校时所畅想的教育蓝图,可没想到,放在现实里,我们往往当头棒喝,发现我们终日埋头于改不完的作业,写不完的教案,处理不完的问题之中。常常回到家,已经是疲惫不堪。
还因为当时自己的各种想法在现实里就是不堪一击,而面对各种机遇和所谓运气的安排,我们的热情慢慢褪去,有时候忘了自己到底忙碌了些什么。或者又因为种种原因当我们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时,又是否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抑或是迷茫了?我想这是我偶尔会有的困惑,而感谢于洁老师,让我更坚定,坚持自己,继续走下去。
1.沉住气,走好自己的路。
于洁老师谈到,年轻老师一路往前走,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好学上进的时候,认真工作的时候,肯定也会被人背后嚼舌头,而我们要把心定下来,沉得住气,走好自己的路,保持一颗干净的心。
2.创新、热情、富有个性
年轻就是我们的资本,有创新精神,有工作的热情,也要富有个性,努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带班方式和教学风格。切不可暮年沉气,了无生机。在工作中了解学生,也更加了解自己。
3.勇于探索,不怕困难。
不要惧怕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俗话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苦难史。遇到的问题愈多,这也意味着我们处理的问题越多,也就积累的经验越丰富。当然,练出自己的胆量,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利用课余时间不断丰富自己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