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三段语文教学经历

我的三段语文教学经历

作者: 人中每文 | 来源:发表于2023-02-18 13:07 被阅读0次

    题记:人生本没有意义,是人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中使之具有了意义。——周国平

    写在前面: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其实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纵观四周,但凡在小学任教语文的同仁,基本都是从学生进入一年级开始接手直至学生六年级毕业,带完一届,才算功德圆满。然后重新开始下一轮。

    而我自踏上讲台20年,任教小学语文九年来,却还没有把一批学生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大部分属于有头无尾,有始无终。

    事实上,我也没有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在师范所学专业甚至也不是普师,而是英语教育。可以说,我是自从执教语文后才开始学习语文教学原理的。

    1我的第一段语文教学经历

    2014年9月,我第一次任教语文,一年级一个班,同时兼班主任。之所以申请从英语学科改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当时英语在小学所有学科中的尴尬地位,大家都说它是主课中的副课,副课中的主课。相比语数,课时少,小升初考试英语不计入总分,平时期中期末时考时不考。相比体音美,它又算课时最多,且有明确的教学、教研任务,比如偶尔来个考试排名啥的,对老师绩效考核影响挺大。加之家长整体不太重视,学生在课堂也普遍自由散漫,老师上英语课不仅嗓子累,维持纪律心更累。二是一个英语老师虽然教四个班,但无论在哪个班都没有太多归属感,跟学生没有太多深入接触,班级活动往往都是语数老师出面组织、参与。加之英语老师备一节课就可以重复上四遍,那时也没有早读、晚辅,课余时间非常充裕,我闲来无事便常跑去听语文教研活动课,所读的教育类书籍大都为语文教师或校长、局长所著,浸润于其中的故事,感慨于语文的博大精深,语文课堂的润物无声,更歆羡语文老师可以以文化人,而不是像我那样每日只能靠干吼嗓子。我开始对语文教学有了几分憧憬。于是,在教了三年小学英语之后,我向学校申请任教语文。

    初次任教语文且兼班主任时,我把重心放在了班级管理与语文课堂纪律上。不管是路队秩序、教室卫生还是上语文课,我都对他们有着严格的要求,事无巨细地讲解、交代,他们不会做的事比如扫地我还会亲自示范。此外,我在他们面前也总是摆出一幅严肃的面孔,生怕对他们太温柔就被他们骑在了头上。这种面孔决定了他们在我面前的表现。他们果然都很听话,也很畏惧我。威信树立了,纪律也有了保证,我这才开始琢磨语文教学。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同年级的其他班都倡议学生买了配套练习册。我一直反感题海战,何况是对一年级的孩子。我还是想花更多精力培养他们的阅读。这是我在陪伴自己儿子成长的过程得到的最大启发,阅读对于一个人太重要了。虽然那时我还没开始研究儿童阅读,也没读过这方面的理论书籍,仅仅只是从培养儿子身上获得的一点经验之谈。

    我没有任何观点与论据来说服任何人。

    所以,我没有大张旗鼓地号召家长亲子共读,也没有强硬要求学生买课外书,只是悄悄地在教室一角设置起了图书角,然后让他们把自己家里已有的课外书带一本来。虽然最终图书的总数不及班级学生人数,(可见家长阅读意识的淡泊)但至少教室里有了书。在我的吸引、鼓励与夸张的表扬下,具体做法是告诉他们哪本书里面的故事多么有趣,宣布谁谁谁今天在教室读书多么认真(我偷偷观察得知),还当着全班人的面为那个谁鼓掌并请他上台分享自己刚看过的故事等。同时我还让每个小组长收书时多留心哪些组员看书看得勤。(因为他们拿书是自取,但到了上课时间,把书统一收回却是由组长执行)日子一天天过去,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在每天中午的空档时间去图书角拿书看了。甚至有人课间十分钟也要拿。

    至于班上的语文成绩,我显然还没有任何经验与方法确保其优良,只是每天按照教学进度以及依据教参的指导,按部就班地上着一节一节的课,除了灌输知识还是灌输知识。虽然我也向往那些知识之外的东西如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课堂小组合作能力,但也因为精力与能力有限也就止步于想了。同时我也深知自己的过于严肃导致了语文课的死气沉沉。那种“小脸通红、小手如林、小眼发光”的局面压根就没出现过。

    我知道我应该低下身、缓下语气来,我也知道我应该让课堂多些趣味,但我又怕一旦放开自己,威严不再,学生失去制约,课堂就会重新变成我任教英语时的那种混乱与喧闹。我一面挣扎在自己对严慈尺度该如何把控的纠结中,一面又享受着一言堂的课堂所带来的有序、安静,同时也承受着它的了无生机与活力。

    两年下来,有些孩子及家长对于阅读慢慢有了改观,家长在为孩子选购书籍时会主动咨询我。但总体上并不理想,绝大多数家长还是只关注孩子的作业、考试。我还发现小学低段的看图写话在试卷中占分比例很大,这也是拉开彼此差距的主要原因。写不长、多幅图之间的逻辑不通是常见现象。此外,孩子们所掌握的书面语言少之又少,写出来的句子基本都是生活化的口语。归根到底,还是思维不够开阔,早期阅读欠缺所致。

    2我的第二段语文教学经历

    当学生升入三年级时我没有和他们一起升级,而是继续留在了二年级,也是我儿子所在的年级。

    学校再次安排我接手一个新生班,一个全由转学生组成的新生班。有些来自农村,有些来自县城私校,留守儿童偏多。入学测试中,语文分数为个位数的孩子就有好几个。开学不久,学校举行二年级学生拼音过关,我班有一半多的人未能通过。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有些欲哭无泪。后来又转念一想,反正学生底子已经这样了,我就任性点,按自己的想法来吧。

    于是,我定下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培养读书种子。用大量的、丰富的阅读重新开启他们的大脑。面对幼童期阅读为零,智力背景一片空白,强硬的知识灌输很难有效果,要论成绩,我肯定是无法跟别的班级相提并论的。不如暂不管成绩,先以阅读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主。

    依然是从建图书角开始,书目少得可怜,我于是从家里带了一些儿子的读物作为补充。然后号召家长自愿购买了韩兴娥老师的《儿歌四百首》,让他们每天背诵一首儿歌。每周五的早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然后他们利用周末在家背诵后在班级微信群里发送语音给我听。而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的某天我会带着他们写一篇小作文,内容一般为身边的事情,主题由我给出。我把以上常规动作命名为“每日一歌、每周一诗、每月一文”。一个学期后,我把这段经历写成教育叙事《另辟蹊径,寻找独属你的精彩》被刊发在《江西教育》杂志上。

    同时,和带上一批学生有所不同的是,我改变了自己的面貌状态。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整日装严肃,而是时常微笑,语文课上经常会给他们讲故事,将课文内容尽量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他们的眼神和表情让我意识到:没有儿童能拒绝故事,没有学生会不喜欢一个爱讲故事的老师。在他们的周记里,我看到了他们对语文的喜爱,对我的喜爱。每次去家访,我到学生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看他们的书房以及图书,然后再决定和他们的家长聊什么。带他们到四年级时,他们对于阅读的热爱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不仅爱买书,还在班上自发交换书籍阅读。部分孩子家里条件不好,家长意识不高,不舍得给孩子买书,我就让他们找其他同学借,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当租金,一本书一两毛钱。课余时间,我还带他们参加民间读书会,参与城市读书节的启动仪式等。不得不说,这种一群人共同热爱一件事的状态让我很满意。记得周国平还说过:幸福就是和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我喜欢学生,喜欢和学生一起随心所欲地阅读。大家课下各自读书,课上一起交流关于书的话题,多自由、多舒坦啊。语文课上,我和他们地位平等,我也允许他们在有不同想法时和我争论,部分同学确实思维很是活跃,发言也常有惊人之处。但,部分也仅仅只是部分,改变不了大多数人只能当听众、观众的事实。班上学困生不少,即使课上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学习效果仍然不如人意,不及格的照样不及格,听写背诵不过关的照样不过关。每次学校考试排名,我班平均分都在年级末端。有位家长甚至因为孩子成绩一直不见起色,她觉得愧对于我,又给孩子转学回乡下去了。此事让我也很是难过。

    有人建议我进行题海战术,我始终不肯尝试,我的理由是,学校发的配套练习他们都完成不好,再另外买练习只能是浪费钱,在校时间不够,他们就只能回家写,家长不会辅导,没有老师督促,完成的质量我完全可以想象。

    可以说,和他们在一起的三年时间,我们度过了适应彼此的磨合期,享受了阅读赋予我们的愉悦欣喜,但也体验到了分数不理想带给我的郁闷和打击。放弃阅读做练习吗?如果不读书,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对语文就没有任何兴趣可言了。没有人会因为做题喜欢语文。

    我再次陷入了纠结与矛盾中。学校要分数、要成绩,而我拿不出。剥夺学生的读书兴趣,硬逼着他们投入题海,我也于心不忍。

    百般思考之后,因为实在达不到校长所期望的“阅读与分数两手抓”我只好提出换老师。果然,调换老师之后,他们的考试成绩进步了许多。这也从侧面反应了我的教学能力急需提高,在所有人看来,一位优秀的老师首先要能确保学生成绩。而我永远无法抵达。但我发自内心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归根到底,他们要有好分数,将来的学业路才好走。

    而我,所谓理想也好,个人的尝试也罢,就这样在分数面前夭折了。三年中,我写过一些以他们为内容的教育叙事,其中《当学生说校园不美时》《青春不相信眼泪》《借立志,为理想引航》发表在教育期刊上,算是留下的纪念。

    3我的第三段语文教学经历

    我再次回到了一年级,和五年级前不同,我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学校真正实施小班额教学。肩负着校长“阅读和分数两手抓”的寄望,我迎来了48个一年级的孩子。相比过去的一个班六七十人,48个孩子简直让人觉得视域范围都宽阔了许多。

    经过上一段经历的磨砺,我终于向现实妥协了。如果教学只能专注于一件事,那就抓分数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谈其他。

    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学生考得好呢?首先自然是知识的扎实掌握了。为了尽力做到一课一得,人人过关,我基本上会对每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清单摸底,三五天一循环复习,每周末一巩固练习。复习内容我自己安排,练习题目我自己设计打印。依然不主张买教辅,更不想增加学生家长负担。在教室的课堂练习,我会当场及时批改,所谓打铁要趁热。发现集体性错误随即集中讲评,个别性错误则单独辅导。比起做题的数量,我更在乎做题的质量。与其大量重复地做类似题,不如一次到位,把一种题彻底弄懂、做扎实。我反感那种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后就撒手不管没有后续的行为。因此,我特别注重对学生练习的反馈,只要要求他们回家做的练习,我都要检查,不一定批阅但一定要过目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哪些知识点没掌握,哪些题目对他们来说超纲了等等。

    可以说,我的教学内容一方面由教科书决定,一方面由他们的发展区决定。会的不教,哪怕书上已经安排了。不会的也不教,因为知道教不会。这话出自于永正老师。我曾认真拜读过于老的《我是如何教语文的》一书,写下几万字的笔记与心得。对于他的很多做法深为折服。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首先是把教学建立在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上的,学生的已知制约和牵引着我的备课思路。

    但,事实也证明,如果我只是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根据他们哪里有欠缺,我就在哪里着力的话,我永远都无法带着他们往前行走。世界一定是未知的,知识宇宙浩瀚无穷,我们要去探索,去接触了解更多,向未知的领域出发。内驱力、学习能力成为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而拥有丰富的智力背景依然是那些能在学业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的致胜法宝。

    同样是我在教,学生几年后呈现出的明显差异正好印证了大家所说的三年级是个分水岭。到现如今的四年级,成绩优劣基本已成定势。那些从一开始就在阅读方面落后于他人的同学,(根据入学时我对他们识字量的测试以及家庭阅读情况的了解)如今也依然稳稳地固定在班级排名后列的位置。

    那么,任教这一批学生时,我到底有没有培养他们的阅读呢?当然有。一个人总要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只是为了分数而教,或许轻松、纯粹,但也会失去许多深刻真切的体验和感受。抓分数的同时也抓阅读,确实很累,但每发现一双痴迷于书本的眼睛,每惊觉一个独特的灵魂正在诞生,我就会觉得欣慰。

    以及正是这些年任教语文与担任班主任,我接触到了太多的家长,了解到了太多的家庭。说是悲悯情怀泛滥也好,说是好为人师的职业弊病也罢。目睹一些家庭的悲哀,我总想说点什么。如果我们的每一对父母关系更和睦健康,我们的孩子就会更幸福快乐。如果我们的家长略略懂一些教育,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承受那些本不属于他的过错所带来的负担。如果我能多培养一个爱读书男孩或女孩,将来社会上就会多一个爱读书的爸爸或妈妈,那么他或她的孩子就一定会是幸福的。

    有过之而无不及。任教这一批学生,我就把“阅读”定为了与他们家长第一次见面时的主题。从阅读的意义、如何陪伴孩子读书、孩子在什么段读什么书依次进行了介绍。我的许多想法也得到了他们的赞同。他们表示不管我做什么,他们都支持。

    一年级时,我利用大课间每天为学生读一本电子绘本,还自掏腰包购买了100本纸质绘本,除去送给他们每人一本外剩余的放在教室供大家自由借阅。家长们则在我的建议下开始阅读育儿书籍,书籍由我提供,但他们借去读完后要写读后感发给我。学习拼音时,我们全班集体购买了《学拼音儿歌77首》一书,大家觉得枯燥无聊的拼音课在我们班孩子那里变成了书声琅琅的儿歌pk赛。紧接着,他们还买了《成语儿歌》每天一首在微信群背诵打卡。同样是这两本儿歌书,不久后还成为了学生练习看图说话与用成语写句子的最佳素材。寒暑假时间,我要么安排他们收听名著故事,要么布置他们观看樊登小读者,要么背诵《成语接龙》。总之,比起买资料做题,读书、听书才是我们的首选。都说读写不分家,培养阅读的同时,为了鼓励他们的写作兴趣,二年级时我安排了每周固定的周末作业——写周记,目的是为了打开他们的话匣,做生活的有心人与记录者。三年级正式学习写作文后,我还把他们的单元习作《编童话故事》整理成集,印刷成书作为十岁生日礼物送给他们。班上的图书角我也每学期利用班费购买合适的书籍,依据他们的借阅情况予以表彰和和奖励。许多家长也在家里为孩子买了不少图书。

    如果按照当初的理想,眼下的现状似乎可以谓之丰满。但万事万物总在不断变化,“理想”也不例外。时过境迁,我的理想已经发生了改变。从抽象培养学生爱阅读变成了具体的肉眼可见的言行举止。我理想的语文教学是:课堂上他们可以动如脱兔,思维开阔、发言踊跃、各抒已见、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课堂外他们能够文质彬彬、行为端庄、落落大方、有礼有节;不管自己学习成绩如何,都要有高尚的人格、良善的品性、谦虚的态度……但语文不是万能,阅读也不是。课上只听不说,只记不思的被动学习者仍在,回家马虎了事敷衍作业者仍有,阅读只为得表扬只为图快乐不在乎阅读内容质量的也不在少数。更别提博览群书、求知若渴、胸怀大志了。

    不时,我也会陷入痛苦。看到他们考试齐齐把作文写偏题,趁着我不在就在教室大闹天宫,遇到难题就相互抄袭、窃窃私语,写出来的句子前后矛盾毫无逻辑,字迹一片凌乱让人直接目眩,同学发生纠纷推诿扯皮……深深地无力感淹没了我。

    如果我没有这么多思虑,是不是就会少很多痛苦。尤其是再加入了新网师之后,我对于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的反思与警醒。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课堂习惯,从学生那里找不到原因的事情我就会怀疑是自己的能力不足。理论不足、经验不足。常有人无奈地说“反正该教的我都教了,会不会是学生的事。”好像这样就解脱了。但我却要自问:我教对了吗?我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我的方式他们接受吗?我的语言他们理解吗?至今无果,便也至今处于探索与学习之中。

    而加入新网师,选择小语研课课程组,就是我语文教学生涯中的一件幸事。不管理想的彼岸有多远,学习的海洋有多浩瀚,置身其中,且让我溯洄从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三段语文教学经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hb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