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领域内的顶尖高手?
对此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推崇努力和勤奋的重要性,英国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甚至提出过“一万小时理论”。
当然,对于任何一项工作,要想做出点成绩来,努力和勤奋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如果你要想在某一个领域做到出类拔萃,就不能只用时间来保证了。一个在收银台工作10年的人,不会成为业内顶尖人才;你在家做20年的饭,也不会成为顶级大厨。
真正的关键根本就不是训练时间的长短。练习,讲究的也不是看谁练的最苦,或者谁的心最“诚”。要想成长为顶级高手或专家,天赋、勤奋、训练方法都是重要的因素。
天才总是少数,每个人的时间也都是固定的,对大多数人来说,从“训练方法”上做文章,也许是唯一的捷径。
幸运的是,关于“训练方法”的研究,目前已经很成熟了,多位心理学家系统地分析了各个领域内专家的训练方法,并与神经科学及认知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提出了一套统一的练习方法——刻意练习。
实验结果表明,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刻意练习的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在效率上能提高2.5倍。也就是说,无论在任何领域,只要采用恰当的刻意练习方法,每个人的能力和绩效都能得到快速放大。
对于“刻意练习”,不同的研究者对其内容的解读也不尽相同,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有以下4个:
一、走出舒适区,在“学习区”练习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三个同心圆区域,最内层的同心圆区域为“舒适区”,是我们已经完全掌握的技能;最外层是“恐慌区”,可看作我们暂时无法掌握的技能;中间的一层便是“学习区”。
比如,当你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如果你完全认同、并能够毫无困难地接受书中的观点,就是在“舒适区”学习;但如果书中的内容与你现有的观念不符,但思考之后还能够接受,就是在“学习区”学习;而如果你完全理解不了书中的内容,说明你落入了“恐慌区”。
舒适区的诱惑往往很难挣脱,因为它曾带给我们荣誉和成就感,它让我们毫不费力地“勤奋”。当然,它也不会让我们的技能再有所成长。 就像有些老司机开车,即使熟练到可以边开车边看小说的地步,也不可能在赛车比赛上拿到任何奖项。
脱离舒适区,需要强大的意志力,甚至是一种修炼。巴菲特已获得巨额的财富,但这位80几岁老人仍然坚持每天学习新东西;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每年都设定一个新目标来挑战自己,这个目标与工作无关,就是为了挑战而挑战。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帮人,他们一天不进步就难受。
二、掌握套路,“分块”练习
对任何技能来说,基础训练都是最重要的,也是刻意练习最关键的部分,基础训练有两种类型:即套路练习和“分块”练习。
1、套路练习
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都不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多都是有“结构”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比如医学中的各种临床病症;法律中的各种案例;足球比赛中的各种战术;电影电视剧中的各种桥段等等。
一场棋局在普通人看来也许就是一些杂乱摆放的棋子,而在职业棋手眼里,这些棋子却是由很多“块”构成的,棋手通过识别这些“块”来迅速记住棋局,甚至达到能和多人对弈盲棋的地步。
这些定式一旦形成,就像成语典故和数学定理一样,成为人脑中的快捷思维方式,可以让人在各种复杂局面面前做到从容应对、快速反应。孔子说“不知诗,无以言”就是这个道理。
高手和普通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所掌握的套路的多少。
2、“分块”练习
把一项大技能拆分成一个个小的技能单元,对其分别进行专项训练,就是“分块”练习。
比如,我常把写作技能拆分为确定主题、拟定标题、语言表达、文章结构、论证角度、如何开头、如何收尾等专项技能。
很多人都认为这种分块训练只适合初学者学习基本功,然而事实绝非如此。就连职业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时,大部分时间也是在作有针对性的技术动作练习,而不是比赛本身。
一个高水平的美式足球运动员只有1%的时间是用于队内比赛,其他的时间都是用于相关的基础训练。
美国最好的音乐学校里的一位老师甚至干脆禁止他的学生在练习时演奏完整的曲子。她规定,如果别人听出来你演奏的是什么曲子,那就说明你没有正确地在练习。
三、重复、重复、再重复
在武侠小说中 ,剑客的最高境界就是所谓的“人剑合一”。也就是说武器就已经“长”在了人的身上,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同样,一个动作套路、一项技能、一种生活习惯,甚至是一种心态,也都可以“长”在大脑之中。要想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重复。
人脑到底是怎么掌握一项技能的?一个比较主流的理论解释是——神经元的作用。
大概意思是,人在完成一个动作时,往往需要激发大脑中某些特定的神经元,如果不断重复这个动作,这些神经元就会被持续激发,而神经元有个特点,经常被一起激发的神经元最终会连接在一起,从而在大脑中形成一种特定的网络结构。
在某种程度上,一项技能可以说是人脑中的一种硬件结构,是“长”在大脑中的。
这也是为什么技能不容易掌握,而一旦掌握就很难忘记的原因。
因此,要想讯速地把技能套路“长”在身上,关键要做到两点:
·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
·训练要有高度针对性。
四、随时获得反馈
大多数情况下,人总会高估自己的能力。
当你把书看了好几遍认为已经理解的知识,到考试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掌握;你认为自己做的完全正确的动作,在别人看来很可能错误百出。
人在做事的时候,很容易被自己的想法所吸引,陷在里面,即使自己错了,也不容易察觉。
不断地获得反馈,可以及时调整自己意识不到的错误,确保每一次练习按正确的方式进行,从而节省时间,加快进步的速度。
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员,棋手,他们的水平肯定比自己的教练更好,可为什么还要请教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练能在训练中以旁观者的身份,以他自己看不到的角度,提供即时反馈。
《圣经》 诗篇147:10-11
他不喜悦马的力大,不喜爱人的腿快。
耶和华喜爱敬畏他和盼望他慈爱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