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
——题记
石梵,原名陈宝刚,号梅翁、老莲,满族人。艺名 “石梵”。
石梵十二岁开始习画,1981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先学油画,师从李可染、张仃两位大师。石梵书、画、篆刻俱佳;不仅擅长水墨、浅绛、青绿山水等技法,尤擅焦墨技法和创作大画。
1
立志三杰,长江万里创记录
古人云,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而得乎其下。石梵先生之所以取名为“石梵”,缘自他对古今中外画坛三杰的崇拜:一是明末清初之石涛,二是当今之傅抱石,三是荷兰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梵高。敢于以此为名,既可谓其立志高远,也可说是居傲自狂。石梵将之解释为,我得把我的目标树立高一些,不然怎么能成功呢?观之他的画以中为本,洋为中用,也是把这种中西结合的“石梵”名字做到了。
“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且观他的2004年的《长江万里图》用了丈八匹100余张,墨150多公斤,成画宽2.15米长500米,创造了绘画史上的奇迹并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他的山水画笔意恣纵,在崭绝峥嵘之势,重峦绝壁,气势磅礴,境界无穷尽也。其用笔苍劲,墨色古淡,神完气足,非时辈所能梦见。
2
亲历山川,徒步写生走漓江
石梵画画,是抽象的飞舞的笔墨形诸笔端,他异常注重大自然生命的节奏,决不谨毛失神地去细微刻划。他抓住了大山大河的神与魂并用笔墨来表现它,使其精神鲜活生动地呈现在画面上。在这里,笔墨的浓淡干湿,点线的纵横交错,虚实的起伏互映,体势的变化开合,都在那似真若幻的形象之中飞动摇曳,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心灵,让人感到所看到的山是活的山,所看到的水是活的水,是可以与之对话的高山大川。
早在21年前,石梵就徒步漓江400多公里,沿途写生创作,感受民俗民风。漓江的隽秀风光和纯朴民风使他燃起了创作《百嶂千峰梦幻漓江》巨幅长卷的激情。为了创作这幅画卷,石梵多次前往漓江实地考察,每天悬腕在宣纸上挥笔作画,不但耗费脑力,也消耗着大量体力,导致如今他的右臂比左臂要粗一圈。作品于3月28日开笔后,石梵每天工作6小时,日均作画16米,历时39天。作品使用定制的1.2米宽的“云龙宣纸”618米(含跋),计6674平尺,耗墨达300斤,耗笔32支,装裱后重达275斤。展开画卷,峰林耸立、水路蜿蜒、云雾缭绕,稻田、渔舟、民居……构成一幅隽秀、优雅、平和的漓江风光,漓江美景扑面而来。
3
“定向爆破”,淡墨和水而爆之
观之石梵的画,“石梵焦墨——强秦风”炉火纯青,表现元气淋漓气势逼人的杜甫诗魂般沧桑美,画卷采用焦墨技法创作,使用未加水的原墨,单纯以毛笔含墨的多少及运笔的轻重缓急,采用提、按、顿、散、托、拙、平、擦等多种手法来表现喀斯特地貌的山石、林木、烟云、水等。国人历来将国画称之为“水墨画”,水墨画讲究“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据说他在创作《长江万里图》的时候,专请了一个小工为他拎水,这位小师傅竟累得浑身大汗,臂痛腰酸,其画用水之多,几似惊人。
在山水技法上,石梵是傅抱石大师的忠实信徒和继承者,“抱石皴”已被他运用娴熟,形成了技法最凝练符号的“石梵皴”。除使用“斡淡”、“皴擦”、“渲染”、“摔”擢”等技法之外,他还因制作大画而揣摩自创最自然最简约的“石梵符号——定向爆破”技法,“定向”,即酌定部位,“爆破”,即猛然用水墨爆炸之。比如看准某一山头需浓云密布之,于是以较浓之墨和水而炸之;某一沟壑飞瀑而泻之,即以淡墨和水而爆之……
石梵被称之为焦墨漓江第一人,他师承李可染,他的焦墨漓江件件神韵不同,每一幅画都可以称作孤本,表现出中国画的大写意,大难度,大艺术,大价值。
规则2.1平尺的作品仅售998元,值得收藏。
【评】
恣意纵横扫长江,峰峦次第成孤本。
焦墨漓江石梵皴,定向爆破大师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