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3732/9915a20bc136f2e4.jpg)
2月1日 多云转晴 星期四
整整一上午均属日常,没发生什么故事,如果要写,两个字:同上。
下午游泳回来看微信,我笑了。有朋友问在阳西天天吃什么,我说吃饭。他说,我晓得你不是吃草。你明晓得我的意思。我继续开玩笑道:吃铲铲。四川话,略等于普通话的喝西北风。然后又说,真的没有吃个啥名堂,等我回忆一下,写篇文章给你看。
在沙扒湾天天吃什么?说吃饭没有错,一日三餐,最通俗的说话就是吃饭。米饭是饭,面食也是饭,牛奶面包还是饭。朋友关心的是菜,确切地说是在内地很少吃到的海鲜。
靠海吃海,到沙扒湾除了避寒,好多人就是冲着海鲜来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3732/857173fb61f3ce5f.jpg)
第一天是托管公司娟子接风,地道的海鲜大餐。海里的虾,海里的蟹,海里的鱼,名字记不全,又不好意思问,能记住的只有皮皮虾和石斑鱼。
天天吃海鲜是不是可能的,第一天之后,海鲜就是点缀了。何以故?要么贵,要么怕上当,要么不知道是什么、怎么弄。此外,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腻。
在金堂,每周吃一次泡椒鱼。鱼是花鲢,作料不外姜葱蒜,香菜和野山椒。另有土豆,窝笋,豆腐,芹菜打底,满满一大盆,做一次吃两天。经常跟朋友吹嘘,我做泡椒鱼的手艺胜过餐厅大厨。我的另一个绝活是清蒸鱼,以蒜茸为主,不放油,正宗的粤菜风格。到沙扒湾后厨具简单,餐具也不配套,泡椒鱼是做不成了,只能清烧或清蒸。
第一回是清蒸罗非鱼。严格地说这种鱼不是海鲜,是池塘里养殖的货色。当年在海口常吃这种鱼。图便宜,三块钱一斤,当时海口的猪肉是六块五。三十年过去了,罗非鱼才买九块钱一斤,而且看着就亲切。胖胖的一条,十二块,乐呵呵拎回家。清蒸鱼,炒一个上海青,吃安逸了。
第二回买的是虾,三十三块钱一斤,有可能是海鲜。问老板是什么虾,说了,听不懂。还想问系不系海里的,估计她肯定要说系,便不问。回家后发现了问题,明明都是活蹦乱跳的虾,怎么大半都成了尸体?一回忆,原来老板做了手脚,她给我的不是架子上水盆里的虾,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架子下面的死虾装进了袋子。死虾也系虾,活虾弄熟了也系死虾 ,认了,死虾当成活虾吃。白灼,用蘸料。蘸料很简单,山西老陈醋加青芥。不难吃。但被人骗了,心里不安逸。
第三回是清蒸金鲳鱼。是熟鱼,无须打听名字,以前多次蒸过。在超市买的,二十二块钱一斤,看上去显得比较新鲜,然而一入口便知,此鱼已于很久之前去世。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其肉质比罗非鱼好一些。
第四回是白灼生蚝。以前从未买过这个东东,在餐厅里见到的一律是清蒸。生蚝很小,一点点肉,吃到嘴里多半是粉丝。买之前请教过泳友熊飞,还上网查询了半天,终于买了剥好的十二只。按熊飞的指点,水开后煮了三分钟。蘸料仍是山西老陈醋加青芥,一入口,乖乖,化了?太嫩了!自个儿就滑下去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3732/3a554291fac2c072.jpg)
第五回买的也是海鱼,但不鲜。老板说是黄(王)鱼,不大,状如梭子,约二两一条,九块钱一斤。之前碰到一个重庆大妈,手里拎的小鱼才一块多钱一斤,眼前这个应该不算便宜了。回家打理才发现鱼肚子里黑乎乎的,有的地方鱼肉与鱼刺已经分离开来。反复闻过,没什么异味,这才用料酒码过,清烧,放了很多大蒜。疑神疑鬼地尝一口,不难吃。然而心理上总觉得味道不好,便配了蘸料压腥味,辣椒油,生抽,醋,青芥,这一来竟好吃多了。便命名为怪味鱼。估计是青芥发挥了作用,这玩艺说不定适合一切海鲜。饭后痛下决心,从今往后,坚决只买活鱼。买贵的。
说来说去,还是猪嘴巴(拱嘴)好哇,好吃且便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