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得知第二阶段的挑战任务是“链接一名三级拆书家”时,特别开心,心想这么简单的任务,谁还完不成呢。然而却是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我完成的过程却很不容易,每天要上演很多内心戏。由此我也发现了自己迫切需要提高的地方,就是关系力。
俗话说:“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其实在成长的路上,不可能一个人就能达到人生的顶峰,我们需要寻求和得到别人的帮助,也需要不断地付出。在拆书帮需要有师父陪伴赋能打怪升级,在拆研班会有同学们互相分享经验,有观察家指导建议,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在以前我认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做好自己,自然有人会被你吸引而来。所以我的做事风格是认真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足以。现在回想下在拆书帮打怪升级到三级拆书家,如果没有因为当时我主动链接师父阿拉丁,也许一切并不会这么顺利。靠我自己去研究拆书家成长手册,打怪升级的技能点,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肯定比没有师父陪伴所消耗的十几倍还多,一个人走着走着也许就疲倦懈怠甚至放弃了,但因为有一个小圈子,遇到了困难,我可以毫不畏惧地去求助于师父,师父用他自己的实战经验,并不断给我鼓励支持,让我能完成9个级别的刻意练习,在自我成长的路上更有勇气和动力,这段师徒的关系让我倍感珍贵。
现在我好不容易进入了三级名人堂社群,却从来没有主动去链接过任何一位其他分舵的三级拆书家,在三级群里也大多是潜水状态。偶尔空闲看朋友圈,也很少给别人点赞或者评论。通过这次挑战任务,我反思到自己还一直处于沉浸自己做事,无视社交关系的状态,在拆研班小组中也是,没把自己的任务做完之前,很少在群里发言。看到小组组长小强在积极地为组员们提供帮助,与班主任、运营官协调,为组员们排忧解难,由心佩服。
这次师父推荐我找两位在拆书课上非常资深的拆书家,可以让他们在拆书课上给我些建议。热情的组长小强给我介绍了他们分舵的甜甜。我最后选择了主动去链接后者,原因是我发现甜甜和我有很多共同点,聊起来也许会有更多共同话题。由此我反思到自己对于一些很厉害的前辈,我会不自觉产生一些敬畏感,预想很多困难,我想的是自己如果没勾搭上丢脸了怎么办,人家太忙不理我怎么办,人家会不会瞧不上我这拆书课预备稿等等。我与甜甜的这次链接显得很生硬,客套寒暄了几句,过了几天我就抛个拆书课预备稿给人家,让甜甜帮我提提建议,正好暑假期间甜甜也很忙,没有回复我,我又有些挫败感,当我完成任务有充足时间后,我想我还是得再跟甜甜联系下,于是又后者脸皮去请教些拆书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很明显,其实我们之间的链接还是不够的,在刚开始的寒暄联系后,并没有保持一个持续的互动关系,过了几天后就让人家帮忙。如果是我也会觉得很唐突。我看到我师父在三级名人堂群中会积极主动先去帮助他人,哪怕对方是资深三级拆书家,师父会主动去承担职责,分享自己所想所得,在朋友圈积极给别人点赞&评论,再私信去请教拆书帮的前辈大咖们具体的问题。这不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的最好体现吗?在社交关系中的积极主动。
之前听说过关系力,知道关系力很重要,却从来没有与自己链接上,通过这次拆研班第二阶段的挑战任务,让我反思到自己这方面意识的不够和能力的有待提高,这是给我上的非常重要的一课。
我可以这样来提高自己的关系力,先有关注周围人的心,比如多留意三级名人堂群中大家所聊的话题和聊天方式,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在朋友圈及时给对方点赞和评论,不预设任何社交困难,先行动起来,让对方对自己有印象,建立初步链接,发现对方的优势,再找准恰当的机会进行深入地交流,可以以向对方请教的形式。
《别独自用餐》中说到:85%的成功来自高效的社交能力。关系力的提升由今天开始,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写至少10张《别独自用餐》这本经典关系力书的便签,最近一个月再链接两位三级拆书家,请教线上拆书课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