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工作有什么不好?任务我们帮你完成不用你愁,工资你也不少拿,就这样什么都给你安排的好好的,你还要怎样?人家能忍下去,你怎么就不能忍?”满脸涨红的老爸,一声声质疑扑面而来。
“我就是不要这份工作,给我再高的工资我也不要!”压低着自己的声音,一字一句从牙缝里坚定地蹦了出来,我抬着头,直视那双愤怒的眼睛。
“你!你!你要是辞职,我们就断绝父女关系。”
“呵!我就是不要这工作,你要你自己做!我不要!”心里咯噔一声,泪也瞬间流满面庞,我头也不回地奔进了房间,趴在床上放声大哭。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什么中国父母知道这个道理却做不到?
在中国,存在很普遍的现象:小孩从出生开始,父母便开始一直规划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婚姻。似乎就差连最后一个墓碑没有准备,其他能为孩子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在父母眼里,小时候就是贪玩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应该什么都听家里的安排,然后做个听话的孩子就足够了。这一切都在证明父母这样一个观点:小孩子是没有思想的。长大后的孩子,在父母眼里就是要听大人的话,家长说不会让你吃亏的,不会让你走弯路的,你就按照安排的路走就行了。他们似乎总在说:“你这一生都不用愁了,我都替你安排好了。你只要安安稳稳这么做就可以了。”你要是听安排,你就是听话的孩子,你若是不听,你就是翅膀硬了,展翅高飞了。
明明小时候就开始学:一定要靠自己,好好努力。可毕业以后,却得到的是:“要听我们的,不会让你吃苦的。”说好的授之以渔呢?最后大部分父母都是授之以鱼。并美名曰:这是我们对你的爱。你要接受,不要拒绝。
是的,哪怕这个世界接轨了,中国父母的思想好像总是在脱轨中,即使知道国外对小孩的教育是独立,是放手,也不会改变自己对孩子的安排好一切的想法。一句话回复孩子:“那是国外,你在中国。”
2、《都挺好》火了,顺带火了一把“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原生家庭的起点。
前段时间《都挺好》火爆中国,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苏明玉与家庭的关系。从小被母亲不公平对待,与母亲对抗,绝不退让,让很多人在屏幕前落泪:“原生家庭的罪,我们谁也躲不掉!”
电视剧终究还是电视剧,最后的结局依旧是大团圆,过往的一切翻篇,原谅了一切。可这并不代表现实生活中,被原生家庭这么的人,并没有这样幸运。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巨大,被安排被控制的人生,也许以后因为孩子的反抗而摆脱了,但那些影响,也许会给一个家庭留下遗憾,也许会给下一代的教育带来隐患。
有多少人为了逃离父母的控制,做了多少无畏地抗争,最后,有多少自我放弃,是对父母无声的反抗。又有多少彻底的“断裂”是对父母的失望。东野圭吾说:“懂得接纳原生家庭的不完美,也就懂得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会打破原生家庭的桎梏,也就学会了创造自己的再生家庭。”
可是在中国,为了别人口中的“孝顺”,多少人放弃了抵抗,原生家庭的爱,若辜负了,就是犯了中国的大罪:不孝顺。这个罪名真的承担不起。
3、其实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父母的放手,是子女的成长。
有过很多文章写关于强势的父母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人不得不相信:不放手的父母,孩子也不会有多大出息。
父母放手,不是对子女人生不负责,而是在成全子女真正成长。我们理解现在的社会发生了太多令人寒心的事件,人贩子,欺骗,诱惑处处存在,多少父母心把子女捆在身上,去为他们承受一生所有的伤痛,可说谁都明白:人生的酸甜苦辣,人生的此起彼伏,都要自己独自品尝。谁都不能代替谁去过一辈子,你的以爱之名,却在行伤害之实。你用你认为对的方式去爱他去保护他,却没有问他到底要不要。爱彼此的基础——是尊重彼此的意愿。
我们谁都不能否认:世界上父母对自己的爱最无私。但也愿那些爱子女却控制着子女的父母能勇敢的放开手,放开手不代表不爱,不代表不负责,而是一种成全子女成长的大爱。正如老鹰会让刚爬行的小鹰掉落悬崖学会飞行;狮子会赶走成年的小狮子,让它闯成雄狮;狐狸也会赶走长大的小狐狸,逼他独立生活。那不是不爱,而是知道在这强者的社会中,让子女却体会去努力,去走自己的路,是一种真正的成长。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