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
“知人者智”,了解别人需要智慧。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这种智慧,在交朋友、创事业的时候就容易出问题。
知人的几点标准:
① 知人之智。知道对方有多少智慧,有什么才能,擅长什么,做什么很可能会失败。
② 知德。德高于才是君子,才高于德是小人。才德皆无是庸人,德才兼备才最好。有才而无德则是可怕的,因为一个人越有才能,越有力量,越是精进,干的坏事就越多,而且造就得越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越大。
③ 知人之用。很多人你用好了才是人才,用不好就坏你的事。人分很多种,有些人天生就适合与人合作,有些人天生就适合单打独斗。该如何用是个很关键的问题。用人是一门很难的学问,也是最重要的学问。
④ 知人之机。有些人这个时候,你用很好,过了这个时候你再用就不好了。这就是用他的时机。时机用对就会事半功倍。有些人这时候能重用,但过了一段时间,时局变了,环境变了,需要变了,对他的用法也要改变。假如不对机,用不对,就不能达到最佳效果,甚至可能坏事。
⑤ 知人之毁。 要知道这个人会在什么事情上毁了自己,也毁了你的事业。交友也如此。对那些可能毁了你,带坏你的人,要敬而远之。
⑥ 知人之败。这个人会在哪些方面失败,就不要让他做那方便的事。让他做他擅长的事。
做人一定要有大局观,没有大局观的人,心胸难免会狭窄,难免会纠缠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中,围绕着自家的柴米油盐过一辈子。
只要是人都会有毛病,你要允许他人有毛病,包容他人毛病,同时把他当成朋友,从他身上寻找你没有的优点,然后欣赏他,学习他。这才是真正的知人。
2
“自知者明”。自知之明,是人必须学习的。
① 自知之智。要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智慧,人格中有什么优势和劣势。知道未来朝哪个方向发展更好。这是最基本的。人必须自知,不要在自己不擅长、不喜欢的事情上面着力,要在自己擅长、喜欢、有可能做好的方面着力。
② 自知之志。要知道自己有什么志向,必须做成什么事情,如果做不成那件事,你就会觉得自己白活了。这就是“志”。
③ 自知之失。要明白自己有哪些不足,容易在哪些方面出现过失,哪些方面需要弥补。曾经没有认真读书,知道自己错失了很多知识,现在抓紧时间弥补。也是我的“自知之失”。
④ 自知之得。不但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也要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优势。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就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得,什么时候不该得,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不该进。进的时候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天而行。
⑤ “势”,也就是时机,得势,机缘到了,事情对上时机了。到了该发力的时候,就是进取。该进取的时候,就要积极进取,不该进取的时候,就要收敛一下。
一个人不能完全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要学会自知,否则就可能会受到蒙蔽。
3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以力胜人的人很强悍。这个力可以是暴力,也可以是能力、力量。有些人从来不会强悍,而是能示弱。像水一样,有德,也能胜人。这不是战胜别人,而是让人服,喜欢。示弱是内心的谦和,也是一种不争的态度,而不是表现出弱的姿态。
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不和别人比较,较劲,不要总盯着身边的人,更不要跟身边的人对立。要把自己的心量扩大,让自己的格局大一些,眼睛朝着更广阔的空间看。只要每天都做完自己该做的事,让自己昨天好一些,强大一些,就做到了战胜自己。
4
“知足者富”,什么人最富有?知足的人,什么人最穷,贪婪的人。富足是一种心态。心态上知足,人就有了选择的力量,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会用生命去填补那个永远都填不满的欲壑。
“强行者有志”。强迫自己去做一些跟理想有关的事情,或者勉强自己做到一些目前力量还达不到的事情。开始勉强自己,天天勉强,事事勉强,到后来就变成了生命本能和生活方式。
行为上不能随顺自己,要强迫自己形成一种新的习惯,但不在乎这个习惯什么时候能养成,不在乎自己的目标什么时候才能达成,也不在乎自己能得到什么、结果如何。从有为慢慢到无为。
5
“不失其所者久”。不失掉自的位置才能长久。任何人都不能离开自己得势的环境,否则,哪怕你再厉害也会遭遇挫折,甚至变得非常潦倒。
得势之地就是自己的根据地。也就是你比别人更有优势的那个领域。这个领域可以是科学、学问、智慧,也可以是位置,理想。有了一个位置,才会有支撑你的东西。
“死而不忘者寿”。一个人死了,但是他的价值却还没死。这种价值连死亡都无法毁灭。
那是什么价值?读《道德经》不就明白了。
网友评论